检括:jiǎn kuò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检栝 ”。1.检点约束。 汉 蔡邕 《贞节先生范史云碑》:“晚节禁宽,困於屡空,而性多检栝,不治产业。” 晋 刘琨 《答卢谌诗》:“慨然以悲,欢然以喜。昔在少壮,未尝检栝。”《旧唐书·苏良嗣传》:“王府官属多非其人, 良嗣 守文检括,莫敢有犯,深为 高宗 所称。”2. 规矩,法度。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敬》:“驱之於直道之上,敛之乎检括之中。” 唐 元结 《漫论》:“漫何检栝?漫何操持?漫何是非?”3. 查察;清查。《梁书·武帝纪下》:“ 江子四 等封事如上,尚书可时加检括,於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详启,勿致淹缓。”《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九年》:“监察御史 宇文融 上言,天下户口逃移,巧伪甚众,请加检括。”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母既没,而家人检括其衣匳,始见之。”4. 量度。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以为经典所言,古今恆式,将因其是以检括今世之非,不得,则变其文迹,削其成事,虽諛直不同,其于违失经意,均也。”★检点约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法度、规矩。《抱朴子.外篇.崇教》:「驱之于直道之上,敛之乎检括之中。」检查、清查。《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江子四等封事如上,尚书可时加检括,于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详启,勿致淹缓。」《资治通监.卷二一二.唐纪二十八.玄宗开元九年》:「监察御史宇文融上言,天下户口逃移,巧伪甚众,请加检括。」
1、《梁书?武帝纪下》:“江子四等封事如上,尚书可时加检括,於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
2、又用弟和卿计,制五等丁产簿,使民自供首实,尺椽寸土,检括无遗,至鸡豚亦遍抄之。
3、《梁书?武帝纪下》:“江子四等封事如上,尚书可时加检括,於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详启,勿致淹缓。
4、文炳避谢,不许,因奏曰:“臣在临安时,阿里伯奉诏检括宋诸藏货宝,追索没匿甚细,人实苦之。
5、裴蕴实行“貌阅法”,检括户口,控制人口,增加财税,使隋朝“资储遍于天下”,为前代所罕见。
6、唐朝建立后,高祖武德四年(621)、太宗贞观十六年(642)都曾下诏检括户口。
7、查《册府元龟》卷四八八,此处作“自肯者即具状征收,有词者即排段检括”,是说有力人户同意者就照此征收,不同意而有词诉者,再分段检括,以作取舍。
8、夏四月,遣尚书郎到诸州检括民户,穷老尤贫者,蠲除课调;丁壮犹有生业,随宜宽申;赀财足以充限者,督令洗毕。
9、其书分类编纂,颇便检括查寻。
10、建议?置行大司农司于扬州?检括豪家隐占的南宋官田。
11、辄遣府司马陆昶、属崔孝芬,都城之中,及郭邑之内,检括寺舍,数乘五百。
12、宜通检括,普遂均平。
13、补贫下不迨顷亩,有嗣者排改检括,自今年起为定额。
14、为了不使这种“检括”户口流于形式,政府采取“大索貌阅”措施,令州县对在籍的编户成员的年龄、长相、身体特征等都详细记录在册,并定期进行验名正身。
15、诏检括官田,凡地名疑似者,如皇后店、太子庄、燕乐城之类,不问民田契验,一切籍之,复有邻接官地冒占幸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