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谷:qióngg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深谷;幽谷。《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后汉书·王符传》:“夫檽梓豫章,所出殊远,伐之高山,引之穷谷。”晋陆机《苦寒行》:“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唐杜甫《君不见简苏徯》诗:“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靂魍魎兼狂风。”
1、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2、朔野之地,深山穷谷,固阴冱寒,冰坚晚泮,逮乎盛夏,消释方尽,而沃荡山石,水带矾腥,并流于河,故六月中旬后,谓之“矾山水”。
3、1243二十三岁绝情谷离开杨过后,心想若回古墓,他必来寻找,于是独自踽踽凉凉的在旷野穷谷之中漫游,一日独坐
4、谢自修总是昼夜独居,在深山穷谷之中,她什么也不害怕。
5、鄂南方面之敌三三师团于九月二十二日,分由大沙坪、通城南犯,被二十军、七九军东西夹击,第三师自北而南尾击,至十月一日,窜至龙门厂、长寿街、嘉义、献钟地区,原图出平江以趋长沙,继被我夹击、阻击、截击,伤亡甚众,分匿深山穷谷问,敌酋已失掌握。
6、【示例】一直走到深山穷谷之中,绝无人烟之地,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去了。
7、私心窃拟申贺,不图高雅先施,致音书于穷谷,盥手蔷薇,喜泪交并!
8、《左传?昭公二年》:“深山穷谷,固阴?寒。
9、爰捐廉购求遗文,并遣拓工,于城内四乡及金(金乡)、嘉(嘉祥)、鱼(鱼台)三乡学宫、寺观、深山穷谷,靡不椎榻殆遍。
10、泥途轩冕,敞屣功名,划迹于深山穷谷,埋声於巨浪洪涛。
11、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12、《抱朴子?名实》:“故庙堂有枯杨之瑚簋,穷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13、西陆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穷谷,涸阴互寒。
14、闰三月,谕开采一事,“人聚众多,为害甚巨,从来矿徒率皆五方匪类,乌合于深山穷谷之中,逐此末利,今聚之甚易,将来散之其难也。
15、宋苏洵《族谱后录下》:“及其教化洋溢,风俗变改,然后深山穷谷之中,向者之子孙,乃始振迅,相与从宦於朝。
16、?(kān堪)岩:深山穷谷。
17、昭公四年》:“深山穷谷。
18、而且这些黄心儿柏木一看就是上品,都采自深山穷谷中的百年古树,整座黄肠题凑装饰精致,制造考究,耗资那是巨大无比。
19、使渡载不尽,苟且塞责,则该地之深山穷谷,窜伏潜匿者,实繁有徒,和同土番,从而啸聚,假以内地之逃军闪民,急则走险,纠党为祟,造船制器,剽掠滨海;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固昭然较著者。
20、老妇人又接着说:“深山穷谷,孤远无邻,既无妆奁,但总得稍事收捡,方可成亲。
21、穷谷生阴,滩流绝处,怪石?岈,相距舟?不得下,松杉冥郁,草荒路失,暾暾日出,不见人行。
22、【出处】《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23、《路史》:“今寿之安丰有穷谷、穷水,即穷石。
24、十二年(1476)二月,原杰奉旨出巡,遍置诸郡县,深山穷谷,无不亲至。
25、夫肥遁穷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玄霄,潜默幽岫,贪屈高尚之道,以隆协赞之美,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丘壑,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
26、地极寒,深山穷谷,六月亦飞雪。
27、观晋自太和至义熙间,风波云扰,深山穷谷,衣冠之士远引常恐不早。
28、《五杂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
29、这在《左传》里就说得更明确了:“古者曰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穷谷,涸阴互寒。
30、属而和者几人,只能向深山穷谷中一唱三叹焉耳!
31、《左传昭公四年》:“深山穷谷,固阴?寒。
32、宋范仲淹《举张问孙复状》:“?孙复?素负词业经术,今退隐泰山,著书不仕,心通圣奥,迹在穷谷。
33、广(广元)、南(南江)、通(通江)、巴(巴中)、太平(万源)诸州,宏兵络绎不绝,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穷谷人迹罕到之地,尚不得免。
34、孝宗死后,“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哭声震野”。
35、深山穷谷,孤远无邻,既无妆奁,但总得稍事收捡,方可成亲。
36、《晋书?简文帝纪》:“夫肥遁穷谷之贤,滑泥扬波之士,虽抗志玄霄……孰与自足山水,栖迟五壑,徇匹夫之洁,而忘兼济之大邪?
37、《只旧草溪井图说》云:“和曲州之西南,深山穷谷中,产只旧、草溪二井开自明洪武年间,”并说明了康熙十年,此井已封闭。朔野之地,深山穷谷,固阴冱寒,冰坚晚泮,逮乎盛夏,消释方尽,而沃荡山石,水带矾腥,并流于河,故六月中旬后,谓之“矾山水”。
38、如,于都马安乡的宝溪围,据《宝溪钟氏八修族谱》中的《宝溪围序》载:“况迩年来,贼盗蜂起,举境仓皇,或匿迹于深山穷谷,或寄食于别邑他乡,受尽风霜,备历险阻;迨寇退返舍,则室如悬磬,糗粮尽为贼赍,衣物皆为匪攫,连年遇寇,累岁不安。
39、一百花石纲搜罗竹木奇石,使这里深山穷谷中的居民,都不得安居,遭受繁重的刻剥。
40、穷石又叫穷谷,后改名为通谷,在今巩义市鲁庄镇南桑、渭城河一带。
41、宜答曰:‘材之所生,必深山穷谷,有神司之,须白鼻赤驴祷祠,然后可伐。
42、五毒真人姜太虚慕黄老之学,不惜边关万里赴天山白驼山谷寻访真仙,孰料至此阒无一人,乃流连穷谷中,碰巧在一石穴发现此经。
43、十三年,越中大水,彪佳与刘宗周分区赈米,设粥厂施粥,病者药之,死者埋之,深山穷谷,无不亲历。
44、深山穷谷不自见,安知采斫备嘉荐,阴房涸冱掩寒扇。
45、按此曲,因见青山绿水,万古常新,惟渔与樵,划迹於深山穷谷,埋声於巨浪洪涛,天子不能臣,诸侯不得友,是以金兰同契,拉伴清谈,治乱兴亡,得失是非,尽付于渔樵谈笑之中矣。
46、诗前作者写有较长的序,交代写作缘起,大意是说,商州南部的丰阳、上津等地皆深山穷谷,当地山民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地。
47、赤葩渴郎羌居住在深山穷谷之中,朝廷虽然加以安抚。
48、明谢肇?《五杂俎?物部二》:“?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
49、二月三月,桃华始开,冰泮雨积,川流?集,波澜盛长,谓之桃华水;春末芜菁华开,谓之莱华水;四月末,垄麦结秀,擢芒变色,谓之麦黄水;五月瓜实延曼,谓之瓜曼水;朔野之地,深山穷谷,固阴?寒,冰坚晚泮,逮乎盛夏,消释方尽,而沃荡山石,水带矾腥,并流于河,故六月中旬后谓之矾山水;七月菽豆方秀,谓之豆华水;八月?乱华(即芦苇花开时节),谓之荻苗水;九月以重阳纪节,谓之登高水;十月水落安流,复其故道,谓之复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断冰杂流,乘寒复结,谓之蹙凌水;水信有常,率以为准。
50、春以桃花为候,盖冰泮水积,川流猥集,波澜盛长,二月、三月渭之桃花月;四月,陇麦结秀,为之变色,故谓之麦黄水;五月,瓜实延蔓,故谓之瓜蔓水;朔方之地,深山穷谷,固阴冱寒,冰坚晚泮,逮于盛夏,消释方尽,而沃荡山石,水带矾腥,并流入河,六月谓之矾山水(今土人常候夏秋之交有浮柴死鱼者谓之矾山水,非也);七月、八月,?乱花出,谓之获苗水;九月,以重阳纪候,谓之登高水;十月,水落安流复故漕道,谓之复漕水;十一月、十二月,断凌杂流,乘寒复结,谓之蹙凌水;立春之后,春风解冻,故正月谓之解凌水。
51、《庸闲斋笔记?左爵相创设书局》:“爵帅於赈济之外,发银万两,购买茶笋,俾百姓得采撷於深山穷谷以为资。
52、商州多山,深山穷谷,不通辙迹,农民垦植的是畲田,即火耕田、火种田。
53、……去寺东百余步为公冶长祠……而僧人之藏其智于深山穷谷中,为不可没也。【出处】《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54、《?州龙兴寺》:“?为州在深山穷谷间,荒凉鄙陋,其风土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