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争:jiànzh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谏诤。争,通“諍”。《荀子·修身》:“諂諛者亲,諫争者疏。”
1、《南史?颜竣传》:“竣谏争恳切,并无所回避。
2、《孝经?谏争》:“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
3、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近贤进能〔八〕,日慎一日,诚信宽大,毙而后已〔九〕,此十万人之将〔十〕。
4、西魏文帝曾怨恨下臣王茂并欲杀之,朝臣皆知王茂无罪,但都不敢反对,独柳庆谏争道:“王茂无罪,奈何杀之!”文帝大怒,厉声对柳庆悦:“王茂当死,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
5、出处《后汉书?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6、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7、陈蕃传》:“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8、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9、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10、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
11、道穆外执直绳,内参机密,凡是益国利人之事,必以奏闻,谏争尽言,无所顾惮。
12、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13、后侍御史治实,以桑迁通经术,知父谋反而不谏争,与反者身无异;侯史吴故三百石吏,首匿迁,不与庶人匿随从者等,吴不得赦。
14、又丁柔立者,德裕当国时,或荐其直清可任谏争官,不果
15、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16、……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17、’”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18、登庸已见魁元策,忠谏争传济世才。
19、记载,他鲁每“常拒忠谏,宴游是好,不务政事。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20、如当诛戮,天下杜口,塞谏争之源,非所以昭德示后也。
21、《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南朝梁元帝《<忠臣传谏争篇>序》:“出则清警传路,处则凭玉负?。
22、陛下践阼以来,所信任者,延己、延鲁、岑、觉四人而已,皆阴狡弄权,壅蔽聪明,排斥忠良,引用群小,谏争者逐,窃议者刑,上下相蒙,道路以目。
23、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24、黯数谏争,上弗从;乃发愤谓上曰:”陛下耻为守文之士君,欲希奇功于争表;臣恐欲益反损,取累于千载也。
25、于是罗万象又和刘孔昭等人谏争“武臣逐文臣”及奏请禁止太监督催金花银事,复为南明朝廷拒绝。
26、虞氏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且性多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先后被谪到丹杨泾县和交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