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扬派:fēi yáng pài 基本解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从雅各宾俱乐部中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革命初期一度当政。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后停止活动。●详细解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1791年7月从雅各宾俱乐部中分裂出去。因在斐扬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革命初期一度当政。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后停止活动。
1、在普、奥联军重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巴黎人民于8月10日再次举行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政体,结束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斐扬派的统治。
2、以罗伯斯庇尔、丹东为首的雅各宾派领袖们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恐怖的统治政策,那么法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必将失去,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必将失去,吉伦特派和斐扬派的的政策都暂时无法满足革命形势的需求,那么在非常时期就只能采取非常的手段。
3、当1792年8月开始执政的吉伦特派虽然竭力推行稳定法国的的措施,他们积极对反法同盟作战但没有对外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对内企图继续打击保皇党势力并推行斐扬派的土地改革政策,但是拒绝人民要求最高限价的呼声而力图维持自由经济政策,但一系列措施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法国依旧在贫困和外敌入侵之中。
4、到了1791年的立法议会,前述的这些党派-现在被称为斐扬派(Feuillant)由于支持君主政体和有限的选举权而被改视为右派。
5、1792年9月吉伦特派替代斐扬派掌握政权,保皇派的报刊被取缔。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