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学士

爱造句 2年前 (2023-08-20) 句子大全 103 0

直学士:zhí xué 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官名。 唐 置。凡官资较浅者,初入直馆阁,为直学士,班在学士下,待制上。《新唐书·百官志二》:“ 武德 后,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皆它官领之。”

1、居朝尝为集贤殿修撰,宝章阁直学士。

2、开元六年(718)改乾元院为丽正修书院,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

3、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

4、不久又升任监察御史馆直学士。

5、求去,以敷文阁直学士与外祠。

6、久之,复工部尚书,改述古殿直学士。

7、七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

image.png

8、迁吏部侍郎,寻除吏部尚书兼侍讲,屡抗章请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

9、于是升徽猷阁直学士,复致仕。

10、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

11、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

12、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官职。

13、至高宗建炎三年(1129)追复枢密直学士,赐谥清敏。

14、历任县令、御史、翰林直学士。

15、俄授翰林直学士,兼前职,因命充经义读卷官。

16、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

17、宋洪适《王刚中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制》:“今在禁林,悉展贤谟,

18、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枢密直学士张咏知益州,有巡检所领龙猛军人,溃为?盗。

19、拜翰林直学士,俄兼国子祭酒。

20、他为人纯良正直,不慕权贵,死后追赔中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葬西岙集福寺前,墓前有石人石马。

21、徽宗立(一一○一)除御史中丞,俄转工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守越,谥清敏。

22、九月乙亥,显文阁直学士汤汉、显文阁直学士洪天锡各五辞召命,诏并升华文阁学士,仍予祠禄。

23、朝廷征程矩末为翰林学士,程便将揭?斯带到元大都伶北京,京城不少名流都争与之交往,延?元年(1314),揭?斯以李孟等大臣推荐,召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历翰林应奉、奎章阁授经郎、艺文监丞,翰林待制,集贤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升翰林侍讲学士,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元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任命揭?斯为总裁官。

24、岁满,复加枢刻直学士,换左司郎中。

25、翌年,任知制诰,入直学士院。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26、徙知审刑院,迁起居舍人、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27、李韶历户、礼、吏三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复迁宝华阁直学士,出知泉州,治郡所至,俱有廉声。

28、累迁至尚书主客郎中,知审官院使,通使银台司、右谏议大夫等职。迁工部郎中,逾月,守本官,充枢密直学士,与钱若水同知审官院。

29、因其“守法奉公,其心如水”,改任刑部侍郎、华文阁直学士,知平江(今苏州)府兼发运。

image.png

30、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

31、皇佑四年(1052年),包拯改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包公因此得雅名“包龙图”。

32、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

33、有召命求间者,再进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34、累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

35、大文学家苏轼在《徐州莲花漏铭并序》中说:“故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燕公肃,以创物之智闻于天下,作莲花漏,世服其精。

36、因他曾官龙图阁直学士,故称包龙图。

37、北宋宣和末年,陈亨伯进官龙图阁直学士,科称龙学。

38、建中靖国元年(1101)一度改名熙明阁,同年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职。

39、宋洪迈《容斋四笔?仕宦捷疾》:“权尚书、御史中丞、资政端明殿阁学士、直学士、正侍郎、给事中,金御仙花带,不佩鱼,谓之横金。

40、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

41、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42、擢枢密直学士,代张咏知益州。

43、咸雍六年,授枢密直学士,寻知汉人行宫副部署事。予(一作“龙”)持刀笔趋公府,署事本州亦无补。

44、置学士、直学士、侍制等官。

45、子?曾做过秘阁直学士,汉朝史官称为延阁,所以借来称呼他。

46、曾任修文馆直学士,为当时的“文章四友”之一,是初唐的著名诗人。

47、故枢密直学士张奎计度,功料极大,近者再行检计,减得功料全少。

48、还,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士。

49、累迁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

50、以汤汉为显文阁直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兼象山书院山长。

51、并与杜审言、武平一、沈?期、阎朝隐等首选修文馆直学士,“及典举,引拔后进,多知名者。

52、金国迁汴之时,其直学士孙大鼎奏疏明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