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曹:yícá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官名。掌礼乐制度。始置于三国魏,晋沿之。南朝时为祠部属官。北魏为仪曹尚书,北齐仪曹属殿中尚书。隋置礼部,兼代前代祠部、仪曹之职。炀帝时改礼部员外郎为仪曹郎,唐初又改仪曹郎为礼部员外郎。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2.唐以后礼部郎官的别称。唐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比参密命,弘益既多,乃贰仪曹,升擢惟允。”宋陆游《跋<出疆行程>》:“予在仪曹,与之同廊。”明李东阳《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瀛洲无地不登仙,吏省仪曹次第迁。”3.用以泛称地方上掌管礼仪的属官。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高公轩者,宣仁之疎族也。政和末,为沧州仪曹。”★职官名。三国魏时始设立,掌吉凶礼制,唐代以后废止。
1、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2、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召对,除开府司仪曹事,迁军器将作少监,提升虞部郎中。
3、陈亡入隋,历尚书仪曹郎。
4、博涉群书,仕陈累迁至尚书仪曹郎。
5、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6、叛乱平息后,柳世隆反朝任尚书仪曹郎。
7、父点,梁尚书仪曹郎、南衮州别驾。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
8、《陆澄传》载:泰始六年,诏皇太子朝服衮冕九章,澄与仪曹郎丘仲起议:“服冕以朝,实著经文,秦除六冕,汉明还备。
9、清沉德潜《说诗?语》卷上:“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
10、宋王直方《诗话?柳仪曹诗》:“柳仪曹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妙绝古今。
11、又改吏部为选举郎,礼部为仪曹郎,兵部为兵曹郎,刑部为宪部郎,工部为起部郎,以异六侍郎之名。
12、服阕,除西台尚书仪曹郎。
13、稍迁尚书仪曹郎,转左民郎,行颍川郡。
14、入为尚书仪曹郎,迁国子博士,领羽林监,敕治五礼,掌策文谥议。
15、稍迁尚书仪曹郎,有当官之称。
16、公元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
17、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置给事郎,位仅次于黄门侍郎,员四人,掌省读奏案。
18、’时柳仪曹已死。
19、太武(四二四-四五一)时,累迁侍中仪曹尚书,赐爵濮阳公,谥文宣。
20、后世因称礼部郎官为仪曹。
21、等在尚书上省撰定朝仪,拜尚书仪曹郎中。李铁映、王光英等出席了今天的赠书仪式。
22、万历三十四年(1606),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
23、为尚书仪曹郎,州治中。
24、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致力整顿吏治。
25、明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于时于景素孔兼为仪曹副郎,即疏请夺?矣……时礼曹无人肯出疏。
26、如所采《郡斋读书志》卷四上柳仪曹评陈子昂语,柳仪曹本指柳宗元,辛氏误解为格柳公权。
27、宋顺帝时,任齐台尚书仪曹朗。
28、傅山博涉佛学,颇有所得。博涉群书,仕陈累迁至尚书仪曹郎。
29、明王达《<却巧文>序》:“昔柳仪曹曾制《乞巧文》,千载之下,有铁?亦常拟之矣。
30、所以苏东坡曾有评语说,“柳仪曹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此类”(《东坡题跋》),这是道出了柳宗元贬后所作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特点的。
31、liǔyícáoㄌㄧㄨˇㄧ?ㄘㄠ?柳仪曹(柳仪曹)唐柳宗元的别称。
32、开始为秘书郎、尚书仪曹郎中,主管仪注。
33、迎劳陈使,转尚书仪曹郎。
34、唐刘禹锡有《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