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头:chén tó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飞扬弥漫的尘土。 宋 岳飞 《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有番贼马军一千餘骑,径来侵犯 郾城县 北 五里店 ,在后尘头不絶,不知数目。”《水浒传》第五九回:“北边大路上尘头起处,约有两千军马到来。” 清 黄景仁 《白沙岭》诗:“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朝鲜 的雾又多又怪,说来就来。先从前面大山峡涌起来,影住天,影住山,尘头似的滚滚而来。”
1、正迟疑间,忽见后面尘头大起,鼓声连天,喊声震地,便是曹操追兵到了!刘备慌乱,急道:“云长不至,今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如之奈何?”。
2、战争时,俄国骑兵大败,向俄国步兵阵营溃逃,不料那些步兵被尘头和硝烟迷了眼睛,以为他们是普鲁士军队,向他们开炮轰击。
3、猛然间,尘头大起,一股股尖锐的尘雾直直冲上天空,几千魏骑从山谷中腾跃而出,分成数队,凶狠地向敌军发起冲击。
4、命廖化、张翼断后,以防魏兵追袭……(第一百十四回)……却说辅国大将军董厥,闻魏兵十余路入境,乃引二万兵守住剑阁;当日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
5、却说玄德行近汉津,忽见后面尘头大起,鼓声连天,喊声震地。
6、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7、分拨已定,忽见南路尘头大起,向军星驰电卷赶来。
8、【示例】《洪秀全演义》第三十四回:“忽见城内尘头大起,居民呼天叫地。
9、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10、他们赶了数天路程,已抵四川,正欲取道乐山,忽见不远处尘头大起,似有人在打斗,众人立刻停下观看。
11、人马趱行之间,望见前面尘头忽起。
12、那坦克开进还是很有点阵势的,轰轰隆隆震天响,老远就看见尘头大起,一般胆小的人真还能被唬住。
13、一百五一声枪响,10匹神骏的纯血马电掣风驰地冲出马闸,现场男人全体起立,跑道刹时尘头大起,喊声刹时震耳欲聋。
14、一连串巨响传来,一道大山虚影浮现,巍峨岿然,苍劲竣奇,此时正耸立于云霄之中,将大地笼罩在一旁阴暗当中,悬浮于秦尘头顶,一望无垠,一碧万顷。1他谙熟传统绘画技法,具有扎实的写生能力,画风苍劲浑厚,他一生只用羊毫笔作画,却能写出刚健挺拔之美。
15、忽见尘头蔽日,漫山塞野军马来到。
16、如尘头大起、尘头起处的尘头统统改为尘土;刺斜改为斜刺;摒退改为屏退;势气改为士气;巡问改成询问;顶盔惯甲的惯改成贯;叹词的罢改成吧……虽然工整了许多,但有些地方难免与原文意思稍有偏差,也可谓有得有失。
17、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
18、明杨慎《恶氛行》:“城西放火银汉红,炎焰尘头高十里。
19、【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20、抗尘头渐白,吊古眼犹青。
21、一百九正迟疑间,忽见后面尘头大起,鼓声连天,喊声震地,便是曹操追兵到了!刘备慌乱,急道:“云长不至,今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