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府:nèi fǔ 基本解释:[the imperial storehouse] 皇宫的仓库●详细解释:1. 《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周礼·天官·内府》:“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2. 王室的仓库。《韩非子·十过》:“若受我币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鼲鼦、狐貉、采旃、文罽,充於内府。”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詔才人索。” 清 龚自珍 《重摹宋刻洛神赋九行跋尾》:“玉版则 雍正 中濬 西湖 得之,入内府,拓本徧 杭州 。”3. 清 代的内务府简称“内府”。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内府诸郎领关榷,明珠节履翠为衣。”★◎ 内府 nèifǔ[the imperial storehouse] 皇宫的仓库★皇宫中的府库。泛指宫廷。 【造句】博物馆内陈列了许多历代内府文物,相当值得一看。 ★职官名。周代设置,掌藏贡、赋、货物、兵器等。《周礼.天官.内府》:「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具有良兵良器,以得邦之大用。」皇宫中的府库。泛指宫廷。《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儒林外史.第一一回》:「那灯是内府制造,十分精巧。」
1、到时,东西呼应,共讨内府。
2、曾经清人安岐、梁清标,清内府收藏。
3、炀帝改内侍省置长秋监,不置内府局。
4、太宗即位,命司内府玉玺金帛。
5、册府:古代帝王藏书之所,这里指内府,王府。
6、另钤有清内府和梁清标等鉴藏印多方。
7、明詹景凤旧藏,后入清内府。
8、卷首有清光绪二十一年“特将内府旧存写本发出?武英殿刊”牌记,明南京吏科给事中祝世禄、撰修儒林郎焦?序并题奏。
9、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
10、【甲戌侧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11、由元行冲奏上,藏于内府。
12、《御制避暑山庄诗》,2卷,清圣祖玄烨御纂,揆叙等注,戴天瑞作设色指画于素绢上,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府刻朱墨套印本。
13、清梁清标、清内府,近人张伯驹收藏。
14、【出处】《周礼?天官?内府》:“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15、诏赐玉兔鹘一、内府重币十端。
16、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澄心堂纸。
17、清顺治三年(1646年)内府满文刻本。
18、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内府刻本。
19、紫微{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
20、的粮食已无储备,内府的银钱入不敷出,而粮钱方面的浪费都是与日俱增。
21、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22、工八分书,天宝三载(七四四)赵良器撰唐资州刺史韦光碑,为其所书。?天官?内府》:“掌受九赋九贡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
23、这里曾出土过汉白玉螭首、柱基、铜佛、铜印、铜镜,腹中印有“内府”字样的白釉梅瓶等珍贵文物。
24、此图装裱形式奇特,立幅裱成手卷,卷首有北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卫贤高士图”5字,曾入宣和内府收藏;本幅有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书“神”字并题记一段,并经清内府收藏。
25、此剧仅存明脉望馆钞校内府本,题目正名为:“赵廉颇伏礼亲负荆保成公径赴渑池会”。
26、每月番上,宿卫内府及城门。
27、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
28、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
29、作者的主要著述有《历朝皇宫宝籍》《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合着,史部)《中国皇宫文化》等书,而在台湾出版的作者著作则有《宫禁后妃生活》《中国皇帝游乐生活》《漫游历史禁地》《乾隆养生录》《猴子博览会》等书。
30、原珍藏于宋内府,高宗赵构题签。
31、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进入内府,乾隆遂将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同贮于养心殿温室内,额其室为“三希堂”。
32、《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合治内府。
33、此件曾经清内府收藏,刻入《三希堂法帖》。
34、另外,此次常会期间,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内府院之争由此日趋激烈。
35、真迹清入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台湾省。
36、铜活字刻造完成之后,排印的第一部内府书籍是历算书。
37、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
38、《大观帖》全10卷,为大观三年(1109)宋徽宗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蔡京等稍加厘定,重行摹勒上石。
39、1989年6月1日佳士得中国重要古画拍卖会上,拿出一件王的摹古山水册,为清内府归藏,石渠宝籍著录,是王摹古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做价15-18万美元,最后一举达到396000美元。据《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鄂尔寺内“佛像经塔甚多,特别是在家庙的公堂内有鄂尔钦大师的寝居处,在朗萨浦(神殿)岩洞内有萨迦道果传承祖师堂和密封的最秘密宝籍,在前厅有灌顶堂和道果法堂。
40、分为左右两半,左边颁给受赐者,右边留于皇宫内府,以待需要时校验两者是否吻合。
41、卷后有清朱尊题跋,曾经明朱之赤鉴藏,清乾隆年间入藏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42、2005年以后,此种内府铜活字本书籍大有直冲5000元一册的趋势。
43、明朝宦官总数最多时达到10万,宦官机构有二十四衙门,即司礼等十二监,惜薪等四司,兵仗等八局;另有内府供
44、后经元人柯九思秘藏,献给元内府。
45、入清内府前,《瑞鹤图》曾经元胡行简、明项元汴、吴彦良等人递藏。
46、龙德时乘,群才云骇,蔼若邓林之会逸翰,烂若溟海之纳奔涛,不烦咨嗟之访,不假蒲帛之招,羁九有之奇骏,咸总之于一朝,岂惟丰沛之英,南阳之豪!帖前有清弘历题签和“醉翁逸翰”引首,帖后有宋米友仁、聂子述、明项元汴、清李佐贤、陆润庠等题跋,钤有“宣和”、“政和”、”绍兴“、“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等鉴赏收藏印数十方,乾隆时入清宫,后又为恭亲王、溥儒、周湘云等收藏。
47、每次这个家伙都是偷懒耍奸,自己却一个顶两,结果现在沈傲就要进内府了,自己还在做杂役。
48、一国就加入西军,不然则追随内府。
49、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50、于是,上责荆王,出内府银以偿物直,杖大奴尤不法者数人。
51、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所录《北堂书钞》,为内府所藏明常熟陈禹谟校刊本。
52、天官?内府》:“掌受九赋九贡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53、注:“《周官》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
54、安歧、清内府,近人周鸿孙等收藏。
55、三十六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明代钟惺编。
56、故后人又题名为《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这版本流传较广。
57、此图乾隆(1736?1795)时复入内府。
58、真定梁清标旧物,后归高宗内府所藏。
59、内府所藏既富,高宗天资亦优,弄翰尤勤。
60、清廷内府“如意馆”,也仿制澄心堂纸。后庵上建“澄心堂”。
61、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
62、又称做“内府玫瑰火饼”。
63、明汪?玉《珊瑚网书跋》,清吴其贞《吴氏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64、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三十日岁暮......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
65、这心里深处的欢畅,这情绪境界的壮旷,任天堂沉沦,地狱开放,毁不了我内府的宝藏。
66、国旺胡同原为酒醋局胡同,酒醋局为明代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正式名称为酒醋面局。
67、登朝,即好访朝家故典,晚年又得见内府档案秘籍,著述甚丰。
68、行殿火民盗一水,有司当以盗内府物斩,?曰:行殿非禁中比,况煨烬之余乎?竟以减死论。
69、又名《皇舆全览图》、《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
70、此外如曾为元代书画大家倪云林旧藏、继入清室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的唐郑云逵《李广业碑》,书似徐浩而笔致更加清婉可爱,也是独具价值的上品善本。
71、钤有明内府稽察司半印、“张应申印”、“清鉴堂图书印”、“笪重光印”等印记。
72、曾得青玉版十三行,旋进之内府。
73、因明朝内织染局设此,内织染局是明朝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类”。
74、明代经厂是明宫内府刻印中心,经厂本是明代内府本的代称,武英殿是清代内府刻印中心,武英殿刻本是清代内府本的代称,代表清代宫廷书籍的刻印水平。
75、虽然清初的许多内府本有着明显的明内府本特征,但明代经厂本和清代殿本仍不能同日而语,两着差别很大:明代经厂是由司礼监掌管的,由内廷太监管理和主持其事,他们的学识才质决定了经厂本的低档次;清代殿本则不同,他是由皇帝选拔全国最有学问的硕学鸿儒主持,工匠也是百里挑一的,由他们编纂、雕印、校刊和装潢的书籍自然高出经厂本。
76、卷中钤有清耿昭忠及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77、《春秋皇纲论》?五卷〔内府藏本〕宋王晰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