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浑:gǔ hú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复姓。《通志·氏族五》:“ 谷浑 氏, 吐谷浑 归化,因氏焉。”
1、是岁,蠕蠕、地豆于、室韦、高丽、吐谷浑国并遣使朝贡。
2、城市的布局风格带有汉文化的影子,又有吐谷浑人的特点。
3、580章老君亲掌紫金锤,八卦炉内锻神锋(上)581章老君亲掌紫金锤,八卦炉内锻神锋(中)582章老君亲掌紫金锤,八卦炉内锻神锋(下)583章匠心独运584章工业与垄断贸易585章风云聚,龙虎会(上)586章风云聚,龙虎会(中)587章风云聚,龙虎会(下)578章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579章开封春来早580章天河倒泄入孟津581章传国之宝582章授命于天,既寿永昌583章北国之春584章邦有道585章草原新秩序586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587章天风海雨细无声588章斗法589章楚风的决断590章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591章外交战线(上)592章外交战线(下)593章昂首天外登其巅594章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595章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596章小乔初嫁、雄姿英发597章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598章未须校尉戍西域,先要将军空朔庭599章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600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上)601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中)602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中下)603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四)604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五)605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六)606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七)607章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八)608章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609章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一)610章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二)611章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三)612章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四)613章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五)614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615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616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三)617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618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五)619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六)620章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一)621章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二)622章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三)623章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四)624章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五)625章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六)626章愿向朔漠同展望,且从黄沙拓新天627章愿向朔漠同展望,且从黄沙拓新天(二)628章愿向朔漠同展望,且从黄沙拓新天(三)629章愿向朔漠同展望,且从黄沙拓新天(四)630章各怀鬼胎631章代理人632章水泥钉633章觐见634章浮士德与魔鬼635章犬牙交错636章冢中枯骨637章挑战638章大块头有小聪明639章神兵似从天上来(一)640章神兵似从天上来(二)641章神兵似从天上来(三)642章神兵似从天上来(四)643章神兵似从天上来(五)644章苏伊士645章金字塔下646章愿者上钩647章钓王侯648章王者之道649章登顶之路650章改变651章俄罗斯人的烦恼652章恐惧与怨愤653章绝地反击654章世界征服者,较量!
4、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
5、吐谷浑与北魏、隋朝和唐朝的关系。
6、八月壬戌,吐谷浑国遣使朝贡。
7、直到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浑被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灭亡,伏俟城一直是吐谷浑的王都所在地,前后至少有120年之久。
8、其次对吐谷浑在西域的拓展情况进行纵向论述。
9、除了东南海外之国,可以说十四个酋长国是唐王朝核心统治区的周遍所有政权的总和,包括有突厥可汗、吐蕃赞府、于阗王、焉耆王、高昌王、薛延陀可汗、吐谷浑可汗、龟兹王、林邑王、新罗乐浪女郡王、婆罗门王等。
10、把李靖召入阁内,对他说:“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唯高句丽未服,亦有意乎?
11、时上方责诸将逐捕阿睦尔撒纳,定西将军达尔党阿出西路。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12、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
13、吐谷浑处于唐朝与吐蕃的中间地带,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唐蕃双方争夺的重点。
14、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击败吐谷浑伏允主力后,又设置“西海郡”,郡治多至伏俟城,海晏、刚察仍属期管辖(见隋书)。
15、梁大同六年,西魏大统六年(540年),吐谷浑王夸吕建都于伏俟城(今共和石乃亥乡铁卜加兰古城)。
16、公元663年,吐谷浑被吐蕃吞并。
17、隋军追至青海,虏获千余人,乘胜攻下吐谷浑国都伏俟城。
18、隋朝末期,吐谷浑部族渐复故地。
19、吐谷浑国势渐强盛,时常攻掠骚扰隋边。
20、此外,西北诸民族又以“阿柴虏”或“阿赀虏”、“赀虏”等作为对吐谷浑部众的贱称。
21、穆亮击退吐谷浑军,扶立弥承。
22、吐谷浑部原为鲜卑族慕容部的一支,先祖游牧于徒河青山(今辽宁义县)。
23、君集我怎能真反呢,是蹉跌至此啊!念我为唐家大将破灭二国(高昌国以及与李靖一起灭的吐谷浑),还是有微功可陈。
24、征伐吐谷浑有功,封光禄大夫。
25、此后,吐谷浑年年朝贡不绝。
26、在其漫长的统治时期,吐谷浑有过许多不为世人周知的历史贡献,如创造发明了没有桥墩柱也依然可以横渡黄河天险的河厉桥,在荒无人烟的青海草原大开城镇建设新风,在美丽的青海湖草原中培育出了能追风掣电的千里马“青海骢”,推动了长期无人问津的丝绸之路南道的繁荣、开辟了从青海高原直接通往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的新道等。
27、唐圣历二年,噶尔?东赞之孙论弓仁统吐谷浑部七千帐归唐,官右玉钤卫大将军,居家凉州(今甘肃武威),并“以官为氏”,称论(伦)氏。
28、但吐谷浑人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径达60厘米,最细的也有15厘米。
29、闰月戊戌,吐谷浑国遣使朝贡。
30、吐谷浑对西秦时而称臣纳贡,时而兵戎相见。
31、公元329年,吐谷浑人以青海为中心创建了自己的王国。
32、海心山当时人称龙驹岛,因吐谷浑人在岛上培育良马而得名。
33、公元663年,吐谷浑政权为吐蕃所灭。
34、众有万落,风俗与吐谷浑同。
35、破吐谷浑,以其地置西海、河源2郡,西海郡治就在伏俟城。
36、兴海地区历史悠久,秦汉时为西羌地,南北朝时为吐谷浑辖地四大戎地之一,即在赤水(今兴海县大河坝河流域)建政,成为吐谷浑末期“河南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37、部落,遣阙达度设寇吐谷浑,频有虏获,部落致富。
38、吐谷浑遂从上陇,止于?罕。
39、史载:吐谷浑“夸吕立,始自号为可汗,居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
40、吐谷浑复寇边,西方多被其害,命子干讨之。
41、;侯君集、李道宗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权与勇决定走路,宝与新赶至码头追截不果,新受伤。
42、李靖采纳其意见,分兵两路追击,亲率李大亮、薛万均等部由北路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侯君集、李道宗等部由南路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在环海诸城的行列里,人们不难发现一座内外两重形制比较特殊的古城,它位于共和县石乃亥乡的切吉河畔,东距青海湖15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吐谷浑王城──伏俟城。
43、对以游牧为生的民族来说,他们并不那么看重和需要城堡,就连南北朝时期在青海立国三百年之久的吐谷浑,直到五世纪中叶才开始建城,“始邑伏罗川”;六世纪中叶,其王夸吕始称“可汗”,“居伏俟城”。
44、《北史?吐谷浑传》:“伏连筹内修职贡,外并戎狄,塞表之中,号为强富。
45、下马关古城下马关古城所在地下马关,汉属北地郡,隋、唐为灵武郡,宋、西夏时为韦州,属“左厢”,称静塞军,西夏谅诈改祥佑军,元仍名为韦州,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匈奴、突厥、吐谷浑、土蕃、党项、蒙古和回回等民族的牧地。
46、而留居在祁连山、浩门河流域和河湟流域的吐谷浑人,便是土族的先民。
47、目标之一是收复吐谷浑故地。
48、古城所在地下马关,汉属北地郡,隋、唐为灵武郡,宋、西夏时为韦州,属“左厢”,称静塞军,西夏谅诈改祥佑军,元仍名为韦州,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匈奴、突厥、吐谷浑、土蕃、党项、蒙古和回回等民族的牧地。
49、庚子,库莫奚、宕昌、吐谷浑诸国遣使朝献。
50、一部分吐谷浑人留居故地,成为吐蕃属国。
51、灭吐谷浑,占领了青海地区。
52、隋兵追击,杀死、降获很多吐谷浑人口。
53、秋七月己未,吐谷浑国遣使朝贡。
54、九月辛酉,吐谷浑国遣使朝贡。
55、辛未,吐谷浑、鼻骨德皆来贡。
56、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灭吐谷浑,控制了整个河陇地区。
57、时宕昌王梁弥机死,子弥博立,为吐谷浑所逼,来奔仇池。
58、五月庚辰,吐谷浑夷离堇苏等叛入晋。
59、战乱,烽火四起,隋王朝统治摇摇欲坠,没有力量顾及边疆,吐谷浑人又返回原根据地,重整旗鼓,仍以伏俟城为王都。
60、土族族源问题,[ >。主要有“吐谷浑说”和“蒙古说”两种观点。
61、除以上三大部落联盟外,在青藏高原上还存在着诸如附国、白兰、党项、吐谷浑等部落。
62、再去土谷浑人的营地,得知小酋长巴图去皮毛店了。
63、实际上在我看来,高句丽亦或高丽也起源于东胡一支,实际上更接近于前燕这样的鲜卑国家,在十六国以及以后的南北朝时期应属于周边势力这一类,类似于我前面提到过的仇池,后面会提到的吐谷浑。
64、《北史?吐谷浑传》虏云连白草,汉月到黄沙。
65、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
66、吐谷浑人的希望渐渐破灭了。
67、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
68、后以吐谷浑为姓,其王夸吕建都青海湖西岸之伏俟城,始称可汗。
69、从敦煌文献看归义军时代的吐谷浑人
70、但吐谷浑人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径达50厘米,最细的也有碗口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