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逊:yī xù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宋 叶适 《外论一》:“自 景德 元年与 契丹 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於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张芸叟 诗评亦云: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终日揖逊,求其适口者,少矣。”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三:“ 明道 先生尝至禪寺,僧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2. 犹揖让。禅让。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三:“翰林学士 叶清臣 等言:‘本朝以揖逊得天下,而 淑(李淑 )诬以干戈,且臣子非所宜言。’”《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慕 唐 虞 之高风,思揖逊於政权。”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 勋 华 之盛,揖逊之隆,比之三家村里瓮牖酒人,真不啻几千万里矣。”
1、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2、今制词所引,此舜、禹揖逊也。
3、如:雍容揖逊(文雅谦虚的样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雍容雅步(神态从容,举止斯文);雍容闲雅(雍容尔雅。
4、相揖逊,称盛世。
5、《平山冷燕》第九回:“张寅见袁隐应承,便拱揖逊行。
6、出处元?脱脱《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林希元到各社学巡视后,非常快慰地写道:“数月而后,教读各以弟子见其父兄,共衣表、步履楚如也;进退、揖逊肃如也;讽诵、书仿朗如也。
7、揖逊,打恭作揖地讲究客套。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