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

爱造句 2年前 (2023-06-26) 词语造句 64 0

爱屋及乌:ài wū jí wū 基本解释:[he that loves the tree loves its branches;love me,love my dog] 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喜爱和他有关的人和物。及:达到●详细解释:谓爱其人而推爱及与之有关的人或物。语本《尚书大传》卷三:“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羣臣同受釐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投胶》:“他们都是你舅舅的相识,你何无爱屋及乌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子存 宠上了小老婆,未免爱屋及乌,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 爱屋及乌 àiwū-jíwū[he that loves the tree loves its branches;love me,love my dog] 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喜爱和他有关的人和物。及:达到★5 5.造句 1. 出处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2. 语义 因爱一个人,连带地也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的一切。 3.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武王讨伐暴虐的纣王,与纣王的军队大战于牧野(地约当今河南省淇县南),赢得胜利。纣王后来自杀,结束了商朝,而开启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该如何对待殷商的遗民,就召集众大臣们商议。姜太公说:「我听说爱一个人,连他屋顶上的乌鸦都爱;而讨厌一个人,就连他家的围栏都讨厌。您觉得这样如何?」武王认为不好。召公说:「我觉得可以杀掉有罪的人,让无罪的人活下来,这样如何?」武王还是觉得不好。周公又说:「让他们继续过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里,从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变化,并且多举用贤德之人,您觉得这样如何?」武王听了赞叹不已,认为只有这样广阔的胸襟才能平定天下,于是决定采用周公的意见。后来「爱屋及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演变而出,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的一切。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4. 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惜子怜孙、惜花连盆。 反义词 株连族亲、殃及池鱼。 5.造句既然你爱他,就应该爱屋及乌,包容他的缺点。 ★因爱一个人连带的也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的关爱与他有关的人或物。语本《尚书大传.卷三.牧誓.大战篇》。 【造句】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她男朋友送的这些东西,她可是爱不释手呢! 目录★因爱一个人连带的也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语本《尚书大传.卷三.牧誓.大战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后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的关爱与他有关的人或物。明.许自昌《水浒记.第八出》:「他们都是你舅舅的相识,你何无爱屋及乌情?」《隋唐演义.第八七回》:「杨妃平日爱这雪衣女,虽是那鹦鹉可爱可喜,然亦因是安禄山所献,有爱屋及乌之意。」也作「屋上瞻乌」、「屋乌推爱」。 ★修订本参考资料:因爱一个人连带的也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语本尚书大传˙卷三˙牧誓˙大战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后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的关爱与他有关的人或物。明˙许自昌˙水浒记˙第八出:他们都是你舅舅的相识,你何无爱屋及乌情?隋唐演义˙第八十七回:杨妃平日爱这雪衣女,虽是那鹦鹉可爱可喜,然亦因是安禄山所献,有爱屋及乌之意。亦作屋上瞻乌、屋乌推爱。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这毕镜江,就跟了来做个妾舅。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爱屋及乌,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01.《孔丛子.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厘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释义 因爱一个人,连带地也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的一切。#语本《尚书大传.卷二.大誓》。典源#《尚书大传.卷二.大誓》武王与纣战于牧之野,纣之卒辐分,纣之车瓦裂,纣之甲鱼鳞下,贺乎武王。纣1>死,武王2>皇皇3>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4>而问曰:「入殷奈何5>?」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6>,何如?」武王曰:「不可。」召公趋而进曰:「臣闻之也,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咸刘厥敌,毋使有余烈,何如?」武王曰:「不可。」周公趋而进曰:「臣闻之也,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私,惟仁之亲,何如?」武王旷乎若天下之已定,遂入殷。 (1) 纣:名辛,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相传是个暴君。因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致民怨四起。后为武王败于牧野,自焚于鹿台而死。(2) 武王:姬发,西周君王,生卒年不详。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伐商,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3) 皇皇:通「惶惶」,惶恐不安的样子。(4) 太公:吕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周初贤臣,生卒年不详。本姓姜,其先封于吕,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年老隐于钓,周文王出猎,遇于渭水之阳。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王克殷,封于齐,后世称为姜太公。(5) 入殷奈何:指进入殷商国土后,当如何处理其将士、百姓。(6) 胥余:围栏,藩篱。〔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六韬》(据《艺文类聚.卷九二.鸟部下.乌》引)典故说明商朝末年,武王讨伐暴虐的纣王,与纣王的军队大战于牧野(地约当今河南省淇县南),赢得胜利。纣王后来自杀,结束了商朝,而开启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该如何对待殷商的遗民,就召集众大臣们商议。姜太公说:「我听说爱一个人,连他屋顶上的乌鸦都爱;而讨厌一个人,就连他家的围栏都讨厌。您觉得这样如何?」武王认为不好。召公说:「我觉得可以杀掉有罪的人,让无罪的人活下来,这样如何?」武王还是觉得不好。周公又说:「让他们继续过原本的生活,仍然在原本的房子里,从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变化,并且多举用贤德之人,您觉得这样如何?」武王听了赞叹不已,认为只有这样广阔的胸襟才能平定天下,于是决定采用周公的意见。后来「爱屋及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演变而出,比喻爱一个人也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的一切。书证

1、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

2、他一直珍藏着学生的照片,爱屋及乌,这也是教师爱心的体现。

3、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傅雷1他极爱他的妻子。妻子喜欢养狗,他对狗也有了感情,可谓爱屋及乌啊。

4、旭日东升,灰蒙蒙的雾似在不停地滚动,我在操场上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人头:一个两个三个……操场上逐渐热闹起来。瞧,那边走来了一位老教师,几个少先队员正在向他行队礼,老教师笑容满面地点头微笑……1他一直珍藏着学生的照片,爱屋及乌,这也是教师爱心的体现。

5、古谚说:“爱屋及乌”,但是,“爱我及书”这句话却有更深的哲理。书是更为牢固和真实的情谊纽带

6、爱屋及乌,打狗要看主人面。

7、我知道你与我的兄弟相片得不好,但如果我们合得来的话,你们也要合得来? ?爱屋及乌嘛。

8、没几天,高宗将秦家老小上上下下加官进爵,真是爱屋及乌。

9、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定。

10、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11、肯恩:或者被他们喜欢的人这就叫爱屋及乌原理。

12、他一直珍藏着学生的照片,爱屋及乌,这也是教师爱心的体现。

13、我知道你与我的兄弟相片得不好,但如果我们合得来的话,你们也要合得来??爱屋及乌嘛。

14、爱屋及乌.谚语是日常经验的结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5、有句古谚说道:“爱屋及乌。”

16、玉洁看到冰清爱屋及乌,爱她爱她的家人,她开心地夸奖着。

17、Stefani酷爱粉红色最近她甚至将头发也染成了粉红色,爱屋及乌,她的fans们就是一个粉红色的家族。

18、有句古谚说到:“爱屋及乌。”

19、爱屋及乌,因为你,我喜欢上了皇家马德里,喜欢上了马德里的一切!

20、他一直珍藏着学生制作的纪念品,爱屋及乌,这正是教师的爱心。

21、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的亲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22、如果有人邀请玛丽而不请安妮,玛丽就不会去。这真是要求人家爱屋及乌了。

23、他一直珍藏着学生的照片,爱屋及乌,这也是教师爱心的体现。 

24、谚爱屋及乌。

25、古谚说:“爱屋及乌”.但是,“爱吾及书”这句知却有更深的哲理

26、屋乌之爱:也叫“爱屋及乌”。

27、爱屋及乌? ?人们容易被他们喜爱的人说服。

28、爱屋及乌,浑?的两个儿子也因为父亲的荫庇,成为当朝达官。

29、爱屋及乌。谚语是日常经验的结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0、爱屋及乌,打狗要看主人面。你要训练你的狗服从你。

31、古谚说: “爱屋及乌” .但是, “爱吾及书”这句知却有更深的哲理

32、爱屋及乌??人们容易被他们喜爱的人说服。

33、而秦影这一生,最敬重的就是他的母亲,将心比心,也就爱屋及乌了。

34、爱屋及乌,谓因此而惜彼;轻鸡爱鹜,谓舍此而图他。

35、九古谚说:“爱屋及乌”,但是,“爱我及书”这句话却有更深的哲理。书是更为牢固和真实的情谊纽带。

36、爱屋及乌,憎人及胥。

37、爱屋及乌”是因爱屋子而连屋上的乌鸟也爱吗?

38、《冷眼观》第一回:“也该他官星发达,这一句话刚巧打动了西佛爷爱屋及乌的念头。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