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

爱造句 2年前 (2023-06-18) 句子大全 200 0

淳化阁帖:chún huà gé tiē基本解释: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多有翻刻。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颇赖之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称此帖为“法帖之祖”。●详细解释: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多有翻刻。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颇赖之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称此帖为“法帖之祖”。

1、询精于词翰,善行、草书,传世书迹有行书〈伯远帖〉、草书《三月帖》(后者见于《淳化阁帖》及《大观帖》中)。

2、(附图片)《淳化阁帖》的一部分。

3、《淳化阁帖》出现以后,仿照此例出现了许多的著名的丛帖,如《绛帖》、《潭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群玉堂帖》、《博古堂帖》、《戏鸿堂帖》等。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

4、《大观帖》全10卷,为大观三年(1109)宋徽宗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蔡京等稍加厘定,重行摹勒上石。

5、《绛帖》以《淳化阁帖》为底本而有所增删。

6、如宋代《淳化阁帖》、清代《三希堂法帖》等。

image.png

7、传世书迹有《暮春帖》,见于《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

8、先生亦认为《淳化阁帖》刻本之《鹅群帖》乃伪迹。

9、所著题跋及淳化阁帖考正,并行於世。

10、前者如《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后者有《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

11、书法从欧楷入手,崇尚二王一路行草,主要研习大观帖、淳化阁帖、书谱、圣教序等,时出新意。

12、是写给原配妻子郗道茂的一张便条,入刻《淳化阁帖》。

13、当然,王著最大的艺术功绩应是摹勒《淳化阁帖》。《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经折式装帧,函装;共计十册。

14、十月,注释《淳化阁帖》。

15、三织造殚精竭虑,为皇帝四出采办贡品,举凡彝鼎古玩、秘籍珍本、山珍海味乃至名优特产,都在他们搜罗进贡之列:江宁织造曹玺一次就进呈轿子、铁梨案、博古围屏、名人字画、淳化阁帖、秦镜汉?唐鼎、太极图端砚、程君房墨以及各种名玉笔架等无价之宝;李煦两次进呈名贵西洋漆器30余件;李煦不时进献苏州戏班女孩、丝竹技师;康熙嗜好的鲥鱼、冬笋、火腿、茶叶、腐乳、卤蛋、糟鹅蛋、小瓶卤菜、茭白、新鲜佛手、洞庭桔子等,曹寅和李煦会不断地进贡。

16、无墨迹传世,北宋《淳化阁帖》收有他的刻帖《顿首州民帖》。作者简介廖无墨,男,2003年在天涯社区连载《江湖》一书迅速蹿红。

17、法帖之风兴起于北宋淳化,兹有《淳化阁帖》;集其大成于清乾隆,乃是《三希堂法帖》。知道我喜欢书画,刘先生曾把他收藏的全套的古版《三希堂法帖》拿给我看,其时我并不懂。

18、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

19、传世作品有刻入宋《淳化阁帖》中的《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帖》等。”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20、了解敦煌写经、《淳化阁帖》、甘肃简牍的书法艺术。

21、民国9年(1920),葆钺到上海定居,受聘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负责审定、样对,出版宋拓淳化阁帖、天籁阁旧存宋人画册等书,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达20多年。

22、历尽劫难后的《肃府本淳化阁帖》现存刻石141方。

23、本次拍卖的《淳化阁帖》从何而来,嘉德公司并未透露。

24、在碑帖及版本研究方面发表过《隋龙藏寺碑》、《泰山石刻考略》、《〈淳化阁帖〉存世最善本考》等很有见地的论文,具有高水平的鉴定能力。

25、《大观帖》刻为四行,内容字数与《淳化阁帖》相同。

26、《淳化阁帖》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27、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28、《十七帖》、《淳化阁帖》、《二王帖》、《鼎帖》、《澄清堂帖》收刻。

29、令人遗憾的是以上宋代《淳化阁帖》原石均已佚失。

30、《淳化阁帖》属于俗称“黑老虎”碑帖,黑底白字,与绘画的多彩、文物的多姿相比,显得单调。

31、王敦的书法《淳化阁帖》卷二,有他的草书《蜡节帖》,笔势雄健,气势威武。

32、上图为"淳化阁帖》的一部分。

33、宋?曹士冕《法帖谱系?临江戏鱼堂帖》:“元?间,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

34、《王献之尺牍》收其唐宋摹本,以及“淳化阁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中的刻本,共二十通,供广大学书者欣赏临习。

35、大观帖亦以冯伯衡所藏为真,今快雪堂帖所摹之旦极寒、追寻、建安诸帖及王?、王洽诸迹,多是从大观真本出者。除《淳化阁帖》外,明代还翻刻了不少其他宋代的汇帖,加《绛帖》、《大观帖》、《星凤楼帖》、《秘阁续帖》等。

36、如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等。

37、博物馆门门前有“馆藏淳化阁帖王羲之书法”立幅招牌。

38、西安碑林现收藏有《孔子庙堂碑》及《淳化阁帖选》等。另一块在山东武城县,俗称《东庙堂碑),文三十三行。

39、旧址新近发现的《淳化阁帖》刻石打破。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

40、入刻《淳化阁帖》等。

41、咸淳间(1265~1274),雇工翻刻淳化阁帖、绎帖,皆逼真。

42、因编刻于淳化年间(992年),故名《淳化阁帖》。

43、据凡例,原书与淳化阁帖释文同刻,今传本无释文。

44、又称淳化阁帖,尺幅:26.3x30.7公分。

45、《宝贤堂集古法帖》弘治二年(1489),晋庄王朱钟铉以《绛帖》岁久断脱,令子奇源取《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宝晋斋法帖》等帖及宋、元、明各家真迹,命王进、杨光溥、胡汉、杨文卿选集,宋灏、刘摹勒上石,为12卷。

46、《宣示表》收入《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丛帖中。

47、善书,《淳化阁帖》卷三有行书四行。

48、《淳化阁帖》,非精於鉴赏者,莫能辨其真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