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诗:liù sh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犹六义。《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郑玄 注:“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参见“六义”。2. 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参阅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
1、《周礼》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2、六诗,是湿土中挣扎着的花根和阳光照耀下的花朵之间的缄默和话语。》者与六诗同列,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
3、古代上梁时之祝语,首屋皆用骈句,中有六诗,诗各三句,按四方上下分别叙之,往往请名家撰写。
4、著作《黄摄六诗选》2卷,《莲蕊居士诗选》,《跃影斋诗集》。
5、著名南社诗人田星六诗云:“一月红摩八角楼,高高詹影于云浮,山僧笑订明年约,为种长松四面秋。
6、藤原实方也是平安中期的一位诗人,被誉为中古三十六诗仙之一,是一位深受圆融院、花山院、一条天皇宠爱的才子。
7、此六诗清词丽句,风雅绝伦,第一首述湖上风景,第二首述湖上古迹,第三首写鸥,第四首写鱼,第五首写蚕,第六首写到茶叶,而满湖画本,都在诗中,又未可移作他题
8、【出处】《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唐孔颖达疏:“上文未有‘诗’字,不得径云六义,故言六诗,各自为文,其实一也。
9、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
10、明袁宏道《百六诗为丘大赋》之二:“决猊与怒蟒,无以喻吾嗔。
11、此诗药物火候,还丹大丹妙用,无不包括在内,为十六诗中着紧之处。
12、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3、郑玄注《周礼》“六诗”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14、唐释齐己作《风骚旨格》,六诗、六义、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三格,皆系以诗,不减司空表圣。
15、晚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卒于高宗绍兴三年(生卒年据王兆鹏《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载《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六期)。①六义:《诗序》“六义”说源于《周礼》“六诗”,《周礼?春官?大师》载:“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16、仙翁大慈大悲,十六诗中,发古人所未发,可谓拔天根而凿理窟。
17、上六诗一气呵成,第一首言游客,第二首言妓家,第三首言酒楼,第四首言舟子,第五首言僧寺,第六首言羁人。
18、《周礼》曰:”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19、清代文人七十六诗云:“鼻箫清响遏行云,有女东墙侧耳闻。
20、春官》记:“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21、一百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那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
22、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
23、评论集有《法国六诗人》(Six French Poets)(1915年)、《美国现代诗歌趋势》(Tendencies in Modern American Poetry)(1917年),以及《一个批评性寓言》(A Critical Fable)(1922年)。
24、赋比兴”的观念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不断积累,先由《周礼?春官?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25、薛雪《一瓢诗话》指出:“唐释齐己作《风骚旨格》,‘六诗’、‘六义’、‘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三格’,皆系以诗,不减司空表圣。
26、此六诗一气呵成,第一首言游客,第二首言伎家,第三首言酒楼,第四首言舟子,第五首言僧寺,第六首言羁人,寄托深远,不仅为杨柳咏也。
27、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的,实际上是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28、一百六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29、二十六年卒(同上书卷一七五),年七十三(参《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六期王兆鹏《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
30、《周礼?春官》有太师掌六律六同,教六诗。
31、六诗》:“六曰变小雅。
32、从“六诗”或“六义”中的风、赋、比、兴、雅、颂的排列来看,古人的行事方式恐怕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富于逻辑性。
33、孝绰常曰:‘三笔六诗’。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