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乐:dānl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过度享乐;沉溺享乐。《书·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穡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孔传:“过乐谓之耽。”《三国志·魏志·栈潜传》:“时文帝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渠》:“阮简字茂弘,为开封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数,简方围棊长啸,吏云‘劫急’,简曰:‘局上有劫,亦甚急。’其耽乐如是。”唐李翱《与翰林李舍人书》:“终日矻矻,耽乐富贵。”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随感录》:“譬如两个病人,一个是热望那将来的健康,一个是梦想着从前的耽乐。”★流连于玩乐。《三国志.魏书.卷二五.高堂隆传》:「耽乐田猎,晨出夜还。」
1、胤位任转高,矜豪日甚,纵酒耽乐,不恤政事,大殖财货,商贩百万。
2、其与太子耽乐其间的生活只有程度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
3、《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男女不分,夤夜欢娱于一席;阴阳无间,晨昏耽乐于两情。
4、推而广之:甘者,耽乐也,匹者,恋慕也,“甚”可作“耽恋沉迷”解。
5、故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时亦罔或克寿。
6、出处:《后汉书.孟尝传》:“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
7、耽乐是从,何虑何思?
8、李周翰注:“美声是兴,故乃和通情性,此足耽乐也。
9、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
10、他们唯一的资本,便是勤奋。可他们却认不清这点,他们挥霍着时间和精力,沉浸在自我满足的幻想和毫无意义的廉价享乐上,虚度着青春。他们,令人同情。却又……不值得同情。三天两觉1放荡,挥霍,耽乐:沉溺于欢乐的无节制的追求中。
11、野雪一生耽乐围棋,他四处游弈,遍访名手,广与之交流、切磋棋艺。
12、然而,就是这个被捧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的孝宗皇帝,却培养出了一个“耽乐嬉游,昵近群小”的不肖之子??明武宗。
13、作者活动的年代,正值南宋时局动荡,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而小朝廷又沉湎于“钱塘江上开皇畿”,“贪看秋潮忘黍离”的耽乐奢靡。这个荒淫无耻的皇帝,一生“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视军国大事如儿戏,死时却留下了一大堆棘手的问题,大明王朝“安危俄顷”。
14、照这样解释,诗中这位悠然自适、贪杯耽乐的大夫,根本不闻不问朝廷的征发呼召,除了吃喝玩乐睡大觉,就是闲聊扯淡。
15、耽乐是从,何虑何思?多历年所,二百余期。
16、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
17、’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循吏传?孟尝》:“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
18、以青牛白马祭天,树旗以誓于众曰:“我大辽自太祖、太宗艰难而成帝业,其后嗣君耽乐无厌,不恤国政,盗贼蜂起,天下土崩。
19、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
20、传》:“时文帝为太子,耽乐田猎,晨出夜还。
21、无皇曰:‘今日耽乐。
22、汝乃惟饮酒耽乐,公事漫不加省,何耶?
23、左翼批评家一向嘲笑他们心目中的海明威耽乐的孤立主义,现在欢迎他的转变。
24、《明史?武宗本纪》就说他“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
25、理政时,不敢耽乐于酒;祭礼时,不敢借酒肇事。
26、’”后以“乐此不疲”谓耽乐某事,不觉疲倦。
27、后面的几句则是对武宗的否定:耽乐嬉游,?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
28、’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次年,率部从都元帅完颜宗弼攻克寿、庐(今安徽寿县、合肥)等州。
29、尽管绣印着钟鸣鼎食、恣意耽乐的富贵景象,但是,生命如烟,而今一切复归于黯然,空留一纸繁华。
30、然耽乐嬉游,?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
31、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
32、无皇曰:‘今日耽乐。
33、恺既失职,乃纵酒耽乐,极滋味以自奉养。
34、放荡,挥霍,耽乐:沉溺于欢乐的无节制的追求中。
35、如耽酒,耽乐”。
36、高诱注:“康梁,耽乐也。
37、盖犹东城父老,目睹开宝繁华,每乐向人道之,使后之?者,知持盈之宜慎,而耽乐之不可长也耳。
38、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
39、耽乐既久,英雄气必然蜕变为脂粉气;受难日多,脂粉气复又凝作英雄气。
40、《氓》传曰:耽乐也。
41、而且他分析贪图安逸的根源是“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脱离劳动,脱离人民。
42、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
43、’故周公着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
44、《风俗通?皇霸?五伯》:“夏后太康娱於耽乐,不循民事,诸侯僭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