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逸

爱造句 11个月前 (05-20) 新词造句 76 0

遗逸:yí y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遗佚 ”。亦作“ 遗軼 ”。1.遗漏;遗弃而不用。《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箇。”2. 遗失;散失。《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宋 苏辙 《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 宋 苏辙 《进御集表》:“臣顷被圣旨编次遗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诸臣之家,凡尺牘寸纸,无所遗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汉遗文》:“世以 柳子 编 西汉 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独居一室,人迹罕至,诗篇不復检閲,故多遗佚。”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牛宏 以典籍遗逸,表请开献书之路。”3. 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汉书·艺文志》:“ 武帝 时,军政 杨僕 捃摭遗逸,纪奏兵録,犹未能备。”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虽考先志於载籍,收遗逸於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覩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若父祖捐馆日,子孙幼弱,及一旦编摹,岂免小有疏略,当随拾遗佚而为别集可也。” 元 孛术 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扬歷四十餘年,功名事业,磊磥赫奕。侃访辑遗軼,既久始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遗逸,务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记矣。” 清 龚自珍 《城南席上谣》:“一客谈遗佚,目挟十钱入西市,五钱麦糊五钱纸年年冬望 日本 使。”4. 犹隐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唐 柳宗元 《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盖 明 初之有求於遗逸者,议论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闻见之陋也。”5. 隐士;遗才。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见説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市骏骨而捐金,招来遗軼;闻鷄鸣而起舞,寤寐功名。”《明史·麻僖传》:“四十年疏陈纳諫諍、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明 贝琼 《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诗:“应念东南有遗佚,采芝深谷尚盘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 圣祖仁皇帝 ,一开博学鸿词科,再设 明 史馆,搜罗遗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 吴晗 《社会贤达考》:“隐了几年,跟了几年,名气有了,盛朝圣世是应该徵举遗逸的,于是得了‘社会贤达’之名而驰马奔命,赶进京师‘初入朝堂’了。”6. 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退谷论经学》:“ 明 初,人犹多经学,皆 元 时遗逸。”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顺 康 之世,故老遗逸,越在草莽,承东林气节之盛,为经济有用之学。” 梁启超 《论私德》二:“ 顺 康 间,首开博学鸿词,以挚遗逸。”★亦作遗佚。亦作遗轶

1、此本有乾道九年癸巳(1173)林机所作《淮海居士文订后序》,称此书系王定国任高邮军的长官时,据当地原藏《淮海文集》“搜访遗逸,咀华涉源,一字不苟,校集成编。

2、洪武中,以遗逸荐,不起。

3、秘书监牛弘奏请搜访遗逸,著定书目,凡三万馀卷。

4、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沧海遗珠》:补《菊部群英》遗逸者四人:钱桂蟾、乔蕙兰、张小芳、周素芳。

5、凡天下遗逸图书,贤才隐滞,皆奉旨征求。

6、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

7、元世祖时,或以遗逸奏为福州总管,汶坚辞不起,自题其户,曰“遗民浮宅”,衣一布袍,书其背曰:“遗民破衲”,寒暑阴晴不脱。

8、邑宰亲诣其庐,聘以殊礼,复以诗勉其行,曰:‘带经锄晓碧溪湾,遗逸高名达帝关。

9、绍兴间以遗逸荐,不起。

10、人君善恶,为万世劝戒,记注遗逸,后世何观?

11、上搜旧闻,傍摭遗逸。

12、【注】①遗逸:指遗才。

13、窃谓志之为用,纲罗遗逸,载纪不可,附传非宜。

14、《荐士》诗:“圣皇索遗逸,髦士日登造。

15、诏征遗逸士集阙下。

16、宋庆历年间(1041?1048),明州太守荐为遗逸,不就。

image.png

17、《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鳏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18、出处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充栋盈车,鞠为黄壤。

19、举遗逸车若水、林正心于朝。

20、常论许教遗逸搜,清节如公真不死。

21、明遗逸,嗜理学,工画,善山水。

22、是时,上无乏才,而山林无遗逸之士,士得展其才,君得成其功名,君臣交欢而无纤芥,形迹存乎其间。

23、的《演雅》:“?蛸网罗遗逸,离留劝课农桑。

24、孝顺忠义,隐滞遗逸,必令闻达。

25、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

26、命州郡举遗逸。

27、二十三年,奉使江南,省风俗,访遗逸。

28、李延寿撰写“二史”的方法是对“八书”进行“抄录”和“连缀”,并“鸠聚遗逸,以广异闻”,“除其冗长,捃其菁华”。

29、黄学士谏收拾遗逸,漫为集刻。

30、唐柳宗元《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31、元至元十四年(1277),忽必烈下诏求访江南遗逸贤人,地方官推荐他,授叶李为奉训大夫、浙西道儒学提举。

image.png

32、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33、后又搜集遗逸编为《补遗》,是该书注释的总汇

34、举遗逸,不应。

35、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大臣,?遗逸,补言官。

36、其有孝友闻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扶益淳化者,凡厥一善,咸无遗逸。

37、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以之入见。

38、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

39、清吴伟业《题西泠闺咏》之二:“紫府高闲诗博士,青山遗逸女尚书。

40、唐明宗在?,录其遗逸。

41、《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42、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43、岂于当时有所遗逸邪。(2).谓遗逸的美女。

44、五厄的说法,出自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秘书监牛弘上书“以典籍遗逸,上表请开献书之路”,提出“五厄”之说:一为秦始皇之焚书,二为西汉末赤眉入关,三为董卓移都,四为刘石乱华,五为南朝梁末魏师入郢,梁元帝下令焚书14万卷。

45、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右盛唐三十?家。甲辰冬,世祖在?邸,访求遗逸之士,遣使聘鹗。

46、清顺治中,以遗逸荐起翰林院左春坊,不就。

47、窃?秘阁所藏古文《孝经》,先秦旧书,传注遗逸,孤学堙微,不绝如线。

48、革除初年,诏求遗逸,善以芹应诏。

49、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

50、宋庆历年间(1041?1048),明州太守荐为遗逸,不就。

51、在?,录其遗逸。

52、于是步道向天台,指临海郡,逐捕遗逸寇。

53、诏徵遗逸之士,?所选用,皆当其才。

54、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

55、第二十回:“因为当时那元主,要笼络人心,访求宋朝遗逸,中外鞑官和一班反颜事敌的宋朝旧臣,都交章保荐谢枋得。

56、其甥萧直为太尉李光弼判官,广德二年,直因入奏言事称旨,乃上疏理述于苍黄之际,能存《国史》,致圣朝大典,得无遗逸,以功补过,合沾恩宥。

57、至于遗逸而不收者,则举皆此失”(本书《自序》)。

58、《宋书?后废帝纪》:“其有孝友闻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扶益淳化者,凡厥一善,咸无遗逸。

59、采录遗逸的事迹。

60、开元中,诏搜访遗逸,圆以钤谋射策甲科,授执戟。

61、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引》:“掇遗逸,抉隐幽,榷向方,树惩劝,作博议,其曰《华阳》。

62、皇庆(一三一二至一三一三)时以遗逸举。

63、明遗逸,嗜理学,工书,善山水。

64、《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乃闵海内勤劳,是岁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节?行天下,存赐鳏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

65、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下》:“开元初,有史青者,零陵人,上表,以陈思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

66、清时贤俊无遗逸,此目溪山好退藏。

67、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