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钧:lǐ liè jūn 基本解释:江西武宁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武昌起义后,在九江策动新军起义,任江西都督。1913年在湖口起义,掀起“二次革命”。先后参加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后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政府委员。●详细解释:江西武宁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武昌起义后,在九江策动新军起义,任江西都督。1913年在湖口起义,掀起“二次革命”。先后参加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后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政府委员。
1、李烈钧到阳江指挥作战。李烈钧、钮永键、李景林等苦留不住。
2、次年7月,随李烈钧参加湖口起义讨伐袁世凯。
3、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为抚军。
4、李烈钧组织成立江西讨袁军。
5、李烈钧为了策划倒袁,不断派人四出联络。
6、后又应李烈钧约赴广东参与护法军机。
7、李烈钧点头说:“正是此公!
8、李烈钧、阎锡山等均与克强先后结识。
9、当时包括李烈钧、柏文蔚、程潜、熊克武、谭人凤等在内,都认为“另组新党,要特别慎重”,多数人主张“保全国民党”。
10、抗日胜利后不久,李烈钧病故于重庆,终年64岁。
11、李烈钧等在东京组成。
12、1913年7月参加了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
13、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同叩。
14、8月中旬,讨袁失败,与李烈钧等流亡日本。
15、李烈钧:“意图破坏共和,为全国之公敌。
16、1920年随李烈钧赴贵州。
17、李烈钧令林虎等,据险阻击,初战告捷。
18、1925年1月,李烈钧在上海忽闻孙中山在北京病危,又急抵北京,随侍孙中山。
19、李烈钧迟疑失军机11.当皇帝还是当终身总统?
20、上,李烈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拥护孙中山倡导的元帅职务。
21、12月7日,李烈钧率第二军向滇桂边境进发。
22、护法军政府命李烈钧率“讨龙军”援赣。
23、李烈钧渴望重整旗鼓,再创共和。
24、姚即借机离京赴赣,被李烈钧委任为总参谋长。
25、在孙中山赴沪期间,李烈钧曾一度代行大元帅职务。
26、李烈钧听着,默然无语。
27、不久,李烈钧发动护法战争,急召欧阳琳回国。
28、李烈钧浩气赤胆,二次革命护大义。
29、到滇后,派在新军十九镇李烈钧部下任军职。阎锡山、张继、李烈钧、于右任等30人为参议。
30、抗战时期,李烈钧将军在阁内建抗战学校。
31、是年冬复随李烈钧等入滇,参加滇省起义。
32、省督李烈钧欲委任周为教育厅厅长。
33、武昌起义,云南重九光复,赵率部宣布反正,组织南军军政府被公推为统领,蒙自驻军哗变,赵出走河口入江西投奔督军李烈钧,被聘为都督府顾问。
34、孙中山正式任命李烈钧为江西都督。
35、李烈钧等人。
36、参谋总长李烈钧等。
37、同年7月12日李烈钧回到湖口。
38、5月3日,李烈钧至韶关指挥各军行动。
39、是日上午,李烈钧派代表丁国忠由厦门来汕头,到肇和舰与白沙商谈助饷事宜。
40、二次革命时去江西,密促李烈钧讨袁。
41、活动从10月19日直到活动截至前每天均可进行。、李烈钧、方天均。
42、李章达参加了李烈钧领导的讨袁行动。
43、杨永泰回到广州后,入滇军将领李烈钧幕中,因是广东人,门生故旧很多,筹备粮草很有门路,再加上善于交际,颇有活动能量,故被推荐位军务院财政厅厅长。
44、李烈钧兵败湖口。
45、因而群众中有“李烈钧三炮定韶关”之美谈。
46、民国5年6月,袁世凯死,程梦余致电李烈钧,坚持必须肃清袁党余孽。
47、江西都督李烈钧反袁尤为激烈。
48、李烈钧率兵登岸后,黄钟瑛留在舰上镇守江面。
49、一百四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在陈其美等人支持下,不顾黄兴、谭人凤、李烈钧一派人的坚决反对,另行创建秘密会党性质的中华革命党。
50、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率云南全省士民公叩。
51、李烈钧、方天均。
52、李烈钧首先宣布江西独立,在湖口起兵讨袁。
53、李烈钧在云南发动讨袁起义。
54、李烈钧(1882?1946),字协和,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
55、李烈钧即授他任驻浔军团长。
56、李烈钧部顺得进入广西。
57、22日,袁不作答,于是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任可澄等数十位要员于五华山光复楼歃血为盟,指天为誓日:“拥护共和,吾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