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目

爱造句 2年前 (2023-03-19) 词语造句 168 0

蒿目:hāom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宋王安石《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世事,追思陈迹难忘。”清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2.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蒿目时艰”。

1、宗仰在上海,蒿目时艰,慨然献身济世之志。

2、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3、犹言蒿目时艰。

4、烈士视芹藻如草芥,时艰蒿目,居恒怏怏。

5、(中略)矧百痴禅师,以道统为己任,能无蒿目深忧乎?

6、《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7、语出《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8、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虽蒿目时艰,但又一筹莫展。

9、唐独孤授《运斤赋》:“蒿目犹视,蓬心自师。

10、岂惟授钺者蒿目,即荷犁执椠、岩叟贩夫有弗裂眦而呼欲颠其穴者乎?

11、《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12、在反动统治下,他蒿目时艰,毅然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来。

13、夏燮自叙编书的目的是抗御外国的侵略和不满清政府的腐败,因而怀着“蒿目增伤,裂眦怀愤”的心情,“搜辑邸钞文报,旁及新闻纸之可据者,录而存之”。

14、张怀奇《颐和园词》:“下方疮?凄蒿目,锐意还教兴土木。

15、及指陈得失,蒿目时艰,真有坐而言可起而行者。

16、清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17、参见“蒿目时艰”。

18、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⑨;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⑩。

19、国事蜩螗,蒿目时艰,毅然北上求学,就读于闻名全国之北平朝阳大学法学院。

20、蒿目时艰,杞忧曷极?

21、《郎潜纪闻》卷一:“时艰蒿目,迟莫自伤,中夜占星,泪如铅堕。

22、出处:《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清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23、伯?充太子伴读时,画了一幅村民蒿目菜色图。

24、宫闱之祸,启自武元,藩王之祸,肇自汝南,胡虏之祸,发自元海;卒致铜驼荆棘,蒿目苍凉,鳌坠三山,鲸吞九服,君主受青衣之辱,后妃遭赭寇之污,此西晋内讧外侮之大较也。

image.png

25、漂泊西南且未还,几曾蒿目委时艰。

image.png

26、遥想苏武穷边,霜鸿夜渡,蒿目吟寒视。

27、’”清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挂冠无奈君恩厚,铨衡陪掌,簪缨忝继,君父难酬。

28、丛培?蒿目时艰,常投袂而起曰:“大丈夫不能拨乱反正,为国民造幸福,是世间之蠹也。

29、我为新安吏,蒿目徒恻恻。

30、《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31、继而东京大旱,上蒿目而耳之,嗟咨遍遍户焉,且曰:“唯祷于列君之祠,必答所视,”上从之,果酬灵焉,时秋大稔,帝悦而敕之为立化慈济真君焉。

32、在落霞峰的顶峰处,一群人卓立在古力落下山崖的缺口处,带头的人面色凝重,似乎内心蒿目时艰,双眼很小却不失威严,嘴唇很厚,如牛唇一般,此人便是黄中天。

33、冰清蒿目时艰,深受感动,遂与从河南“扶汉讨袁”农民起义首领白朗处辗转来稷之王天度、寄居稷山之顺天府人王梅卿相结合,逐步形成领导核心,联络本县志士,秘密酝酿反袁起义。

34、而羽书之旁午,民力之凋敝持筹蒿目又迸逼于胸中,故其为诗曲而中,婉而多风古人感怀讽谕,缠绵恻怆之致,往往交惊杂作。

35、在反动统治下,他蒿目时艰,毅然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来。

36、光霖一生,正当帝国主义大肆宰割中国之时,蒿目时艰,深感“开启民智”的重要,竭力主张同“西人争学”,提倡普及教育以救国。

37、诗云众维鱼矣,我知鱼乐,我蒿目乎斯民!

38、在强敌压境,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蒿目时艰,忧国愦世,自歉“枉有疮痍泪,愧非杀伐才”。

39、翁同和忠君爱国,蒿目时艰,苦心焦虑,力图改革,拒降主战,变法维新,反映了仁人志士们为了拯救国家危亡而在荆棘遍布的道路上,艰难探索,奋斗行进

40、虞允文蒿目时艰,毅然负起守卫重任,刚部署完水陆军队,完颜亮“大呼,操小红旗序数百艘绝江而来,瞬间,抵南岸者艘,直薄宋军”。

41、学者蒿目时艰,亟谋良策。

42、其董氏题跋曰:“水、旱二图,有藿衣蒿目之忧,更进于画,所谓山林经济,使伯时见此,必点头道好。

43、出处《筱园诗话》卷四引清?吴牧驺《题吴和甫学使纪游图》诗:“使君蒿目意不愉,遣兴忽写卧游图。

44、本官蒿目时艰者,于当道前一白之。

45、然循名责实,三冬未逢时,玉蒿目焦,心又何有於悦目娱志,而阅古则增沧桑之叹,问今益凛好恶之戒,凡吾所为记,多出於志愧而不出於志喜也。

46、吕将军老归林下,乡关蒿目,仍思家国大事,堪称一员勇将,一代英臣。

47、汲郑列传》:“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48、⑨蒿目:颇费解。

49、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而羽书之旁午,民力之凋敝,持筹蒿目,又迸逼于胸中。

50、宋王安石《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51、先生幼承庭训,胸襟弘远,1932年毕业于福建学院附属中学高中部,时值“9?18事变”爆发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步伐,何宜武先生蒿目时艰,毅然北上求学于当时闻名全国的北平朝阳大学法学院,1936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后到福建省政府民政厅任职先后任国家总动员委员会物资处科长、重庆市政府财政局主任秘书,随即转调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财政处、上海市政府财政局任职。

52、著有《文嘻堂诗集》,是集大都蒿目时艰,语多感慨,七言律诗中如《秋怀》、《春愁》诸篇,纪明末朝纷纭乱亡之象,亦可见其大概。

53、《祭丘思庵文》:“盖庄生所云蒿目而忧世,决性命以餍富贵,此两者皆谓之天?,而子皆解之。

54、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而羽书之旁午,民力之凋敝,持筹蒿目,又迸逼于胸中。

55、释义: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

56、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虽蒿目时艰,但又一筹莫展。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

57、凌水清蒿目时艰,白皙的脸庞被血光粉饰得通红,那纤细玉手紧捂住长剑,这阵势绝对比之前的‘凝血轮回阵’还要强大!“传说中的‘血幽困天阵’?”。

58、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