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仪:guān y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官府的礼仪。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窃典故之绪餘,少裨寡陋;审官仪之委曲,益励疲駑。” 宋 岳珂 《愧郯录·鱼袋》:“国初,承 五季 草创,官仪未备。”2. 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乍瞻雅范,颇露官仪。二位莫非微服过 宋 者乎?”
1、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诗词风格多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并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
2、上官仪举为进士后做官,但因反对武则天而冤死狱中。
3、李善注引《汉官仪》曰:“斑剑者,以虎皮饰之。
4、《汉官仪》曰:‘天子建侯,上法四七也。
5、李贤注引《汉官仪》:“驺骑,王家名官骑。
6、唐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薰炉御史出神仙,云鞍羽盖下芝田。
7、狄仁杰从种种迹象分析,上官仪是被人害死的。
8、蝶翼找到上官仪。
9、李贤注引《汉官仪》:“(侍中)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
10、○索隐按:汉官仪天子属车三十六乘。
11、历官仪同大将军,掌朝、布宪、典祀下大夫,小纳言,?泽郡公。
12、661年(龙朔元年),命令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出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668年(总章元年),请求追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高宗同意。
13、举例:上官仪《为太仆卿刘弘基请致仕表》:“但犬马之齿,甲子已多;风雨之疾,∽日甚。
14、弓福吓坏了,找到了上官仪。
15、上官仪极力反对立媚娘为后。
16、媚娘在上官仪家遇见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
17、媚娘恳请皇上亲自去吊唁上官仪。
18、曾祖故素连,」侍中羽真使持节征南大将军」都督河以西诸军事吐万突镇」都大将中都内都大官仪同三」司常山王,得铜虎符,谥曰康王。
19、李贤注引《汉官仪》:“黄门鼓吹百四十五人。
20、民国十二年(1923年)以汾阳籍庆成王后裔、清朝举人“吕”慕端为首的“张”述刚、“李”述义、“吕”慕齐、“吕”慕信、朱述义等六人重刻朱氏家谱续拟庆成王之后的二十字辈:“典礼崇三恪彝伦叙九畴官仪原在汉世德尚思周”。
21、《汉官仪》,二卷。
22、胡元亡汉,运不及百年,去古未远,衣冠制度仍用汉官仪。
23、唐上官仪《为卢岐州请致仕表》:“披沥丹愚,谅非矫饰。
24、皇上对狄仁杰的案情分析很满足,怒斥上官仪。
25、大堂两边陈列着县官仪仗:有青旗、蓝伞、青扇、桐棍、皮槊、肃静牌、放告牌、堂鼓等,还有四人抬蓝绢轿一乘,县官下乡巡视时,前面鸣锣开道,后面县官骑马或坐轿,威风无比,坐着的人要站起来,扎白头手巾要取下来,以表示对官员的敬重。
26、墓志“糜烂之蜀,自是复见汉官仪矣。
27、可惜上官仪最后死在了“政治”二字上。
28、密召上官仪入宫草拟罢黜武皇后诏书。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
29、汉?应劭《汉官仪》:“典职杨乔纠羊柔曰:柔知丞郎,雁行有序。
30、长孙来到上官仪府规劝上官仪。
31、宋曾巩《试中书舍人制诏》之一:“申以荣名,视官仪於宰路。
32、《汉官仪》曰:御史中丞二人,本御史大夫之丞。
33、上官仪所写诗歌内容苍白,但形式极其华美,代表作如《咏画障》等,后上官仪被以谋反罪下狱至死,他的死也宣告了宫廷诗的衰落,此时初唐四杰开始崭露头角,唐诗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出版有:《曾思德画集》、《梅兰竹菊专辑》、《国宝熊猫专辑》、《桃花花鸟辑》、元朝中峰和尚百梅诗咏《无禅百梅馨香画集》、《曾思德百兰图画集》、《曾思德百竹图诗咏画集》行世。
34、在当代中国,法官文化是由法官精神文化、法官制度文化、法官仪式文化构成的统一体。
35、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
36、上官仪是个直臣。
37、《汉官仪》:“吏秩二千石以上,银印龟纽,其文曰章”。
38、盈盈十分关心上官仪是否给皇上上奏折。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