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头:mán tó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祭神用品。以面粉包肉为人头形,故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馒头青白团》:“蛮地以人头祭神, 诸葛 之征 孟获 ,命以麵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馒头》。
1、先有老蛮头吴著冲,今邑之本城、洗罗、董补、洛塔、他砂诸里,皆其土。
2、的《谈征》中就说:“盖蛮地人头祭神,武侯以面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
3、如宋朝的《事物纪原》、清朝的《谈征》中就说:“盖蛮地人头祭神,武侯以面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
4、拼缀法构词一般首先出现于报刊文章、科技文章。吴著冲史称老蛮头,其地位之重要绝非一般首领。
5、隋末,?柯蛮头领谢龙羽聚兵数万,割据其地。
6、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7、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8、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9、而一炮走红,赢得了许多蛮头们的喜爱,人气走红的秦丽被称为“小蛮”。
10、事物?馒头青白团》:“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11、经他详察地形之后,以为这是一个定居创业的好寨场,有诗曰:笔架三峰挡北瘴,蛮头龙脉跨大岽,双溪金龟朝北斗,狮象雄威把溪口。
12、其四:“阳历初三日,同胞上酒楼;一张民主脸,几颗野蛮头;细崽皆膨胀,姑娘尽自由,未须言直接,间接也风流。
13、吴著冲史称老蛮头,其地位之重要绝非一般首领。
14、土人家乘称,其先有老蛮头吴著冲,今邑之本城、洗罗、辰旗、懂补、洛塔、他沙皆其世土。
15、还记得我们遇到的不舍弃故乡的村民,勇敢的小卡,改邪归正的蛮头,坚持不懈的大叔,还有傻头呆脑的灰箭鹄,他们都拥有美好的感情。
16、明人郎瑛《七修类稿》也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17、粉丝为小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