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耳

爱造句 1年前 (2023-01-24) 词语造句 41 0

贯耳:guàněr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古代刑罚之一。以箭穿耳。《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玉復治兵於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汉书·原涉传》:“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箭贯耳,诣廷门谢辠,於君威亦足矣。’”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纵不能尽如临阵之刑,而军令所谓鞭抶、贯耳等类,许将官督操亦时一行之以示威。”清韩菼《江阴城守纪》下:“而号令严肃,凡偷安不法者必贯耳、鞭背示众,虽豪右不少贷。”2.指穿耳戴环以妆饰。晋郭璞《山海经图赞·神武罗》:“有神武罗,细腰白齿,声如鸣佩,以鍰贯耳。”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一:“妇人不缠足,不贯耳。”3.借指有穿耳习俗的方外民族。明张居正《圣寿节贺表》之一:“嘉木灵毳,纷呈动植之珍;贯耳雕题,毕集梯航之贡。”4.古代投壶术语。明江禔《投壶仪节·投壶图》:“贯耳,谓耳小於口,而能中之,是亦用心愈精,故赏之。”《孽海花》第二十回:“説话未了,忽然微风中吹来一阵笑语声。一个説:‘我投了个双驍,比你的贯耳高得多哩!’一个道:‘让我再投个双贯耳你看。’小燕道:‘咦!谁在那里投壶?’”5.入耳;充耳。《水浒传》第六二回:“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贯耳。”感惺《游侠传·侠踪》:“上至王公,下至臣虏,谁不贯耳如雷。”

1、在他们耳边,只有混混们被殴打的声音如雷贯耳,他和她现在只想离开那个是非之地

2、久闻老兄大名,如雷贯耳,只恨相识太晚。

3、他拋妻离子的消息传出后,原本如雷贯耳的声誉立即转为一片骂声。

4、年底,在南方某卫视的一档收藏类节目里,国内如雷贯耳的著名收藏大家,对一位藏友带来的象牙雕象棋大为赞赏,并断定为清宫收藏的珍品。

5、一时间,梁萧越跑越快,只觉风声贯耳,呜呜厉响,眼前景物离散,漫天星斗也似当头压来,迫得他双眼胀痛。

6、姬子轩大名虽如雷贯耳,但由于不清楚底细,虽有仰慕之心但并无投靠之意,今东窗事发,无可奈只能前来请援

7、我们高兴地欢迎球场上名声如雷贯耳的球队,同样也欢迎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杯决赛阶段的球队。

8、仿南宋官窑贯耳瓶

9、世界第一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莫利斯格林伯格的名字在保险业如雷贯耳。

10、虽然这家公司名声不显,跟如雷贯耳的高盛、美林什么的完全无法比较,但是赵女王那个圈子里一些日后注定成为金融巨子的天才们,对这家公司却是推崇备至。

11、对于在冰雪界大名鼎鼎的李琰,他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早有认识的想法。

12、贵校乐育人材,桃李满天下,在下实在如雷贯耳。

13、历史那些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14、左光斗、魏大中死法不详,据知情人透露,杨涟是被铁钉贯耳、土囊压身而死的。

image.png

15、久闻老兄大名,如雷贯耳,只恨相识太晚。

16、他补充到: “我来到巴萨罗那,成为为球队取胜的一员,但当你看到俱乐部锋线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你不得不说这使我的处境十分艰难。 ”

17、他补充到:“我来到巴萨罗那,成为为球队取胜的一员,但当你看到俱乐部锋线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你不得不说这使我的处境十分艰难。”

18、世界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莫利斯格林伯格的名字在保险业如雷贯耳。特殊织物可提供极大保护,防止由某些常见步兵爆炸产生的气浪灼伤。

19、作为佳肴,意大利菜或许没有法国菜那样如雷贯耳,但其菜系的精华是闻名于世的。

20、中央为紫檀雕栏须弥座地坪,上置有紫檀浮雕耕织图围屏、紫檀弥勒宝座、足踏、座褥、靠背、迎手、羽葆、蟠龙、垂思香筒、仙鹤、香几、印盒等,周围有薰炉、炉几、珐琅炉、东大案、西大案,案上有钟表、青花贯耳尊、霁兰天球瓶、青花双耳尊、五彩山水鹿头尊、紫檀雕龙大立柜等。

21、先生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

22、多名窑工齐聚井上,铺天盖地的标语贴满了矿区宿舍,震天动地的口号声如雷贯耳,吓得矿主丢魂落魄,当天便逃到北京避难去了。

23、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24、一百雷电交加,轰雷贯耳,紫龙突降,身躯化为齑粉,随后暴雨疾驰,此间再无一丝痕迹。

25、王县长宣布校庆开始的一刹那,顿时礼花绽放同学们掌声如雷贯耳,学校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26、无须离开家门,我们便可邀游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可以飞到斯宾塞笔下的梦境般的王国,那里会有成群的仙女结队欢迎我们,也可飞到弥尔顿描绘的天国,那甲天使们合唱的天国赞美诗如雷贯耳。

27、在妇女就座的餐桌一端,传来均匀的嘟哝声,在男人就坐的另一端,说话声越来越响亮,尤其是那个骠骑兵上校的嗓音如雷贯耳,他吃得多,喝得多,脸红得越来越厉害,伯爵把他看作客人的模范。

28、主席在午餐会中发表有关资源的问题,他的演说获得如雷贯耳的掌声。

29、道教的随山派、清静派、龙门派及佛教僧徒都曾在峄山清心修炼,历代仙曲贯耳,因而道家称峄山为妙光洞天,僧佛则名峄山为绎诗之庵。

30、精武体育会传统功法,其拳路为头路弓步冲拳一条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脚尖,三路翻身盖打劈砸式,四路撑扎穿撩把腿弹,五路护头架打掏心拳,六路仆步双展使连环,七路单展贯耳脚来踢,八路蒙头护裆踹两边,九路腰间碰锁分两掌,十路空中箭弹飞天边,十一路勾挂连环机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华山。

31、在狱中被魏的爪牙用私刑“土囊压身,铁钉贯耳”整死的。

32、漓江啤酒鱼:阳朔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风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大名如雷贯耳,如果不试一下就真的枉费到此一游。

33、在“中国科学院西部行”的))""公里行程中,我们时常能遇到这样的场景:走进大漠深处的某一处绿洲,从林子里走过一位扛着坎土曼的老者,花白头发,黝黑皮肤的皱纹里满是尘土,然后会有人指着他说出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其次,从经济生活来看,维吾尔人的经济生活以定居农业为主,其生产工具如坎土曼、二牛抬杠犁等,与文献记载中的魏晋时期塔里木流域绿洲土著居民的工具几乎没有差别,延续至今,其种植业的种类、农作物分布和耕作习惯,也与魏晋时期以来的塔里木流域土著居民的方式相同。

34、我对你的名字如雷贯耳。/久仰大名。

35、大人贤名学生早在乡间就如雷贯耳,乡间小儿都会吟诵‘荀氏八龙,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36、他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37、在藏珍品有:唐三彩蓝釉马、五代柴窑青釉碗、宋汝窑三牺樽、北宋官窑花觚、南宋官窑贯耳瓶、南宋哥窑贯耳瓶、宋定窑葫芦瓶、宋钧窑琮式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元釉里红三友纹蒜头瓶、明洪武釉里红执壶、明永乐釉里红压手杯、明永乐青花白龙纹盘、明宣德青花竹节把壶、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僧帽壶、明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明万历镂雕五彩凤纹罐、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清雍正红釉洗、清乾隆青花抱月瓶等等

38、……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贯耳以口,其鸣如鸣玉。

39、听到比尔这个词,大家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早已经如雷贯耳了。

40、在琅琊古道上踏石而行,满目苍翠,贯耳鸟语。

41、在《向总统致敬》的音乐声伴随着如雷贯耳的炮声中,军队荣誉警卫队带着福特总统的棺木走下了国会大楼。

42、自从她得到奥运金牌后,在体育界已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43、您的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请多指教。

44、死时“土囊压身,铁钉贯耳”⑤,惨不忍睹。

45、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46、原来大裤衩的学名这么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47、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能当面请益,真是三生有幸。

48、我们将踏访这些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的文化坐标,风尘苦旅于是变成了一种强烈期待

49、我对你的名字如雷贯耳。 /久仰大名。

50、肖飞的大名在敌占区里已如雷贯耳。

51、他抛妻离子的消息传出后,原本如雷贯耳的声誉立即转为一片骂声。

52、吏部尚书夹谷之奇在杭州时,对赵孟?的名气已如雷贯耳了,故力荐他出翰林院编修,赵此时无意出山,但他的推辞非常含蓄,赠一首诗给夹谷公:“青青蕙兰草,含英在林中,春风不披拂,胡能见幽心。

53、例如:每日从井中汲水,9桶为1班,春夏汲水10余班,秋冬增至18班,而在井上汲水者和将水送达灶户的抬水者(即抬绞手),都是明初浚井的65家成员。谱:豹头搂怀绞手抓,单峰贯耳左右抓,麻雀踏步连三下,迎面揭梅三捅抓,叶里藏花托海抓,翻身抡劈当头下;兔抓鸡尾连三抓,一连三抓回老家;双手猛提豹头架。

54、弗林特船长的名字,尽管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对那儿的一些人来说却如雷贯耳,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55、其声如洪钟贯耳,一下子把唐玄宗吓醒了。

56、爱耳日:祝你生活“耳目一新”,祝你身体“耳聪目明”,祝你威名“如雷贯耳”,祝你技能“耳听八方”,祝你传奇人生永远“和弦悦耳”,“耳熟能详”!祝你快乐

57、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笑大笑还大笑”的英雄人物,他的死状却是无比凄惨的:“土囊压身,铁钉贯耳”,尸体被领出时,竟已全部溃烂,惨不忍睹。

58、作为佳肴,意大利菜或许没有法国菜那样如雷贯耳,但其菜系的精华是闻名于世的。

59、不敢!钱大小姐可是逃跑网和我要欺生两个网络交易平台上的风云人物,久闻大名,简直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60、他补充到:"我来到巴萨罗那,成为为球队取胜的一员,但当你看到俱乐部锋线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你不得不说这使我的处境十分艰难。"。

61、小人久闻员外大名,如雷贯耳。

62、久仰久仰,您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

63、前面出版的心梦无痕等大神,已经让听雨崇拜了,更加不说如雷贯耳、大名鼎鼎的从幻剑走出去的萧鼎,阿越(后面省掉一百大神的名字)等等,实在是天上的神。

64、除此之外,他在一张?星向法兰克辛纳屈致敬的专辑中,演唱Come Fly With Me后,乐坛的掌声如雷贯耳。

65、宋程大昌《演繁露?箭贯耳》:“诣廷门谢罪则用箭贯耳,以示恐畏,非以意为之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