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体:piántǐ 基本解释:[rhythmicalprosestyle,markedbyparallelismandornateness]以常用对偶和整齐文句并声音和谐以及词藻华丽为特征,六朝时盛行的一种文体(相对于“散体”)●详细解释:即骈文。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为诸生时,好以駢体为经义。”亦作“駢体文”。清方履籛《书刘芙初编修骈体文集序》:“兹駢体文一卷,抒华千载,启韵百家。”清梅曾亮《<管异之文集>书后》:“曾亮少好为駢体文。异之曰:‘人有哀乐者,面也。今以玉冠之,虽美,失其面矣。此駢体之失也。’”参见“駢文”。★◎骈体piántǐ[rhythmicalprosestyle,markedbyparallelismandornateness]以常用对偶和整齐文句并声音和谐以及词藻华丽为特征,六朝时盛行的一种文体(相对于“散体”)
1、从小受父亲教育,少负奇才,尤其是文冕,九岁能诗文,特别善于骈体文。
2、善书,工骈体文。
3、工诗、词、骈文,他的骈体文,亦是清初大家。
4、亦能诗,便成就不如其词与骈体文。
5、骈体文在隋唐五代始终流行。
6、对骈体的各种生殖行为进行了观察,并用孚尔根和改进的黑色素染色技术揭示了它们的细胞学细节。
7、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吴侍郎《朱副戎庙碑》系骈体文,其后段云:‘……铁浮屠林立於重关,铜面具风生於百战。
8、谭献工骈体文,于词学致力尤深。
9、所作骈体文沈博绝丽,下笔千言,诗初学长庆,出塞后,异境天开,格律亦因之一变。
10、自隋唐以降,特别是韩愈领导了古文运动,欧阳修又发起了“诗文革新”,骈体文江河日下,虽然仍不时有名作产生,但已经不是古文之主流,而到明代更是大受排斥;清初骈文有了复苏的迹象,但在《古文观止》成书时还并未形成气候,直到几十年后乾嘉时期李兆洛(1769?1841)编纂《骈体文钞》,才正式提出骈散并行,“相杂而迭
11、工词赋及骈体文。
12、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以同样笔法,表达他对风景的印象,都是骈体文无法表达的作品。
13、为骈体文,学洪北江、彭甘亭。
14、对骈体公文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多重价值:它是古代公文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15、工骈体文、八股文和诗词。
16、陈冠明分析了历史上对此的各种观点,认为“三十六体”是宋祁总结和认定的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的骈体文流派。
17、而表现在形式上的,由于本期骈体垄断文坛,一切文牍书翰,风行骈四俪六。
18、也称“骈体学”、“骈文体格学”、“骈俪学”或“骈偶学”;因其常
19、刘长于骈体文,有唐人风格。
20、至此骈体与文言同衰,新诗和俗体勃兴。》里所收俗体字极多。
22、他身先士卒,倡导一代骈体文风,令人钦佩。
23、雨以飞转流动之势,描绘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与闲淡宁静的地面世界相对照,如骈四俪六的骈体文般荡漾着人的心扉。
24、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25、提起骈偶句,人们自然会想起六朝时期的一味追求形式美的骈文。骈体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又叫做“骈俪文”或“骈偶文”。
26、见闻博洽,好为骈体文,又长于史学。
27、性好学,工骈体文,是清代的骈文大家。
28、李慈铭除经、史著述之外,刻有《越缦堂文集》12卷、《湖塘林馆骈体文》2卷、《白华绛跗阁诗初集》10卷及《霞川花隐词》。
29、它是骈体在公文写作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30、这本是来源于和歌的节奏,很有些像我国骈四俪六的骈体文,行文讲究音节韵律,用字讲究对仗工稳。
31、早年博学工诗词,尤长于骈体文写作。
32、例:骈体文(文章句子都是排比整齐的)。
33、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34、1935年受聘任教于扬州国学专修学校,授骈体文。
35、汤储?一生清贫,但作品丰富,著有《长秋馆诗文集》32卷、《骈体四六文》16卷、《仪礼》、《绘图考》、《骈体文》、《经史补注》、《望海船》、《与客谈南河事》、《秦中吟》、《忍冬小草》2卷、《布帆无恙草》3卷等。
36、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37、初称“今体”“今文”;唐以后称“骈俪”;宋称“四六文”;“骈体”“骈文”清朝兴盛。
38、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而一门事业文章犹盛,诗赋见称。
39、古文分散文与骈体,宗法桐城派。
40、精于文章词赋,擅长古文骈体,兼精书法。
41、熊飞励志于学,工诗及骈体文著。
42、自幼聪慧,工诗词,善骈体文。
43、文冕生平著述甚多,有骈体散文集,《承轩诗草》、《宦游小草》、《北行草》、《旅中间翰》等诗文集,为时人所称道。
44、“骈体之中使无散行,则其气不能疏逸,而叙事亦不能清晰。
45、骈体公文是中国古代公文写作领域特有的一种文体。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