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信女:shànnánxìnnǚ基本解释:(1)[piousmenandwoman;Budhistlaymenandlaywomen]∶佛教指信仰佛教的人们善男信女,各得开悟(2)[charitableperson]∶泛指心地慈善而又单纯的人他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这种事他干得出来●详细解释: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佛的男女。《<金刚经>六译疏记》:“善男信女有二义:一以人称……一以法喻。”明沉德符《野获编·谐谑·苏州谑语》:“阳臺上善男信女,人人尽贺恶人亡。”《红楼梦》第二五回:“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保儿孙康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尽管各地都有灾荒,而河南的灾荒十分严重,但善男信女们不远千里朝拜金顶的仍然在老河口、石花街和草店的大道上络绎不绝。”★◎善男信女shànnán-xìnnǚ(1)[piousmenandwoman;Budhistlaymenandlaywomen]∶佛教指信仰佛教的人们善男信女,各得开悟(2)[charitableperson]∶泛指心地慈善而又单纯的人他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这种事他干得出来★佛家称在家信仰佛教的男女为「善男」、「信女」。道教亦沿用之。【造句】庙宇里挤满了善男信女正诚心的膜拜着。★佛家称在家信仰佛教的男女为「善男」、「信女」。道教亦沿用之。元.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四出》:「大家却去诵弥陀,诵弥陀,善男信女笑呵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一灵真性自去拣那善男信女有德有福的人家好处投生。」★修订本参考资料:佛家称在家信仰佛教的男女为善男、信女。道教亦沿用之。元˙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四出:大家却去诵弥陀,诵弥陀,善男信女笑呵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一灵真性自去拣那善男信女有德有福的人家好处投生。
1、登上白鹿山顶,是一座新修的大雄宝殿,殿内佛像金光闪闪,佛幡条幅五光十色,木鱼声声,香火飘绕,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去了一批又来一伴。
2、当心啊!这班人可不是善男信女,还是别打他们的主意为好。
3、一百六写有符咒的黄色纸张被善男信女们当做趋吉避凶的精神支撑。
4、每年南岳诞日来临,善男信女便纷纷上山参拜。
5、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善男信女求儿女的地方。
6、峰巅设拜殿,铁瓦盖顶,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7、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善男信女,进山逛景。
8、到达时,见庙内有不少迷信的善男信女,蘸会的信士,用五光十色的布扎成一条龙,到石狮庙河边去舞。
9、在峭崖流泉、古藤老树、风光旖旎的幽境中,自古有多少善男信女、僧侣、游客流连于“大觉金仙”的境界之中无以计数。
10、举凡三皇五帝、后妃妻妾、太监外戚、术士巫师、隐者仙人、善男信女、门帮会派、三教九流、三坟五典、秘籍禁书、异端邪说、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奇门遁甲、谶纬禁忌、怪习陋俗、相面测字、炼丹养生、占星堪舆、武术气功,皆可包容之。
11、因为从地形上看,宣州以东的固城湖,石白湖,南漪湖挡住了他往东北逃跑的线路,三湖中间仅剩的两条路只要控制住溧水(今南京东南),当涂(今属当涂县)要点就行了;往东南方向撤,可以选择经宣州-宁国-杭州一路,可是杭州的钱?正因杨行密前曾攻陷常州结仇,对杨这样的恶客恐怕不会手下留情;往西可经宣州-池州入长江,然后或走湖北黄州或走九江入江西腹地,只是割据武昌的杜洪和洪州的钟传都不是善男信女,这种痛打落水狗的事十有八九。
12、一乘寺,用外来佛画的画法绘出有立体效果的所谓“凹凸花”,使观看的人能从远处看有凹凸起伏的感觉,而“近视即平”,让当时的善男信女们感到惊异新奇。
13、这个女冠的美目倩笑,立即征服了这些善男信女,他们当场施献财物,“抽钗脱钏”,唯恐不及,法座之下,“堆金叠玉”,盛况空前。
14、古时,帝臣官宦、文人骚客、隐人居士、善男信女,莅此揽胜观光,朝山祭圣。
15、时值初春,嫩草泛绿,生机勃勃;旧年枯草在起伏的土丘上随风摇曳,几块砖垒成的象征性小庙星罗棋布,各村虔诚的善男信女三叩九拜,香烟缭绕,纸灰浮动。
16、净音寺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百里之外慕名而来,故有“鸡公嘴的菩萨??应远不应近”之语。
17、同治安化县志载:“每年善男信女,富豪公子,游山进香者甚多,亦成为当地重九登高名山”。
18、在新英格兰,善男信女所关切的并非信念之沦丧,而是它的发扬光大。
19、善男信女,求子、求财、求福者,络绎不绝;达官贵人,隐恶、隐脏、隐秽者,明来暗往。
20、千百年来,人们视公母山为圣地,常有善男信女前来求神拜佛烧香化纸,祈祷保佑合家平安,子孙昌盛、从古到今还演一出许多传说。
21、刘文辉欢迎班禅行辕来西康,一则能效尤马步芳刁难迎请十四世达赖喇嘛灵童之事,要挟西藏僧俗人民,实行敲诈勒索;二则寻机掠夺九世班禅在内地多年,受各方善男信女之供奉所积累下来的大量财帛;三来可向班禅行辕寻事生非,制造纠纷,乘机攫取国民党配备给班禅仪仗队的大批精良武器。
22、香火极盛,烧香祈福、求签问卜的善男信女和化缘求布施的道士云集此处。
23、每逢妈祖诞辰庙会,八乡轮流演戏;或每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到庙内焚香膜拜,络绎不绝。
24、在西侧则塑有观音娘娘神像,其态慈祥安逸,每日皆有善男信女前来拜奉求愿。
25、遭冷时值国泰民安,社会经济繁荣,更兼党的宗教政策,尊重人民信仰自由,常熟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智林寺,十方善男信女随缘乐助,工程2000年5月破土,至2002年首期工程告竣,新建梵宇座落徐市集镇西侧,北依里睦塘,面朝徐市?碧溪公路,占12000平方米。
26、二我愿效善男信女每天把金刚经念几遍,不必知道经义,只是念在铿锵,绵密的声腔音节中,念到死,像血液打著拍子流过人的身体而舞者逐之浮沈一生,炼渡彼岸。
27、吮残红,善男信女可临池放生。
28、直到清朝乾隆七年,山东道的监察御史沈廷芳进京述职路过智化寺,看见众多不明真相的善男信女在给王振像磕头烧香供奉。
29、无妨,老夫现下已是七十有余,见过的掩耳盗铃之辈不胜枚举,皆都把那礼法看作似命般重要,表面善男信女,背地里却行同狗彘,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30、《红楼梦》第二五回:“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保儿孙康宁,再无撞客邪祟之灾。
31、你们指谪朝鲜“性格”怪僻,却以为韩国和日本就是善男信女!你们担心朝鲜搞了大杀器,你们却不担心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
32、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
33、善会亦称斋会,即由僧家作主人,邀请善男信女在佛诞日这天到寺内来吃斋。
34、多么清脆,他默默地想道,像一串叮叮当当的银铃。转瞬之间他已到了另一个辽远的国度,并停留了片刻,他在那儿的樱花树下抽着烟,谛听着有层层飞檐的宝塔上的铃声,铃声召唤穿着芒革奚的善男信女去膜拜神道。当您踏神道走过南岩大殿,会觉眼前豁然开朗,脚下黑虎涧幽深不测,左前方独阳岩万丈削壁,右前方飞升岩飞翼垂天,正前方天柱峰众山拱拥,满目青山,云雾缭绕,琳宫琼阁,丹墙翠瓦,让人顿生飘飘欲仙之感。
35、在十天的旅行中, “风水大师”带着善男信女们参观一系列中国古代风水的发源地。
36、在这里我告诉这些所谓善男信女们你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你们的目的是不能得逞的!话又说回来受蒙骗着大有人在笔者在这里奉劝你两句不要再以讹传讹了,要相信科学,要学一点天文地理知识。
37、每逢此节,澳门的善男信女,不分老幼,成群结队地去各观音堂进香拜佛,求签问卜,祈望观音菩萨开库,能带来好运。
38、广大善男信女为祈福降祥纷纷为龙王庙水神敬奉供品、烧香化烛。
39、区内道、佛宗教文化自唐而兴,经历了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后至今不衰,区内保存完整的庙宇达28处,每逢农历的六月,关中、汉中的善男信女朝圣览景,朝“神山”取“神水”,观奇景,祈求着降吉祥、调雨顺、丰五谷、保平安,形成了历史性的宗教文化活动。
40、相传这座外型独特的姻缘石,成功为众多善男信女缔结美满姻缘。
41、岛上的关圣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立于海边,前往朝圣问事的善男信女更是终日不绝于途。
42、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的玉皇大帝生日,几乎自零时起就挤满了各地涌至的善男信女,人潮每每至中午之后才会逐渐散去。
43、墙壁上是鲤鱼卧莲,牧笛横吹等古画,后殿三间,但檐硬山式木架结构,顶覆小瓦,滴水儿猫头,篱吻跑兽脊,门窗皆朱红色,每逢庙会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44、善男信女们赶来参加承天寺庙会。
45、善男信女,心虔志诚。
46、所以神水洞吸引了许多善男信女前来接水祈子,灵验异常。
47、据说原来大雄宝殿宏伟壮观,佛阁戏楼争相辉映,斗拱翘角古朴华丽,加之寺院周围青松翠柏掩荫,流水桃花衬托,特别是庙后有一直径两米多的巨大黄桷树,终年树冠遮天蔽日,因而环境十分幽静,其大佛造像也因此树得名,每逢会期,”善男信女”来此朝拜者甚众;热闹非常,盛极一时。
48、清光绪十八年,知州王枚在自己主修的《睢州志?公署》中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语,特列“袁尚书大石坊”一条进行自辩,这是清光绪十八年王枚主修《睢州志》中唯一列单条进行详细记载的一个牌坊。时至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高僧王枚玉于奇石遍地,石叠成洞,林茂景幽的石门岩上新建顶岩庙亭,祀奉万善神像,并募资鸠工辟洞修经、凿池栽荷、植梅插竹、建亭筑阁,把庙宇四周理成宜于善男信女舒心游览歇息的风景点。
49、在曼德勒山的寺庙,在仰光大金塔,在缅甸无数的城镇、乡村,随处可看到缅甸的善男信女们在佛像前跪拜、祈祷、沉思。
50、由此可见,建国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死后佛能护佑过奈河桥。
51、荷兰人留下的基督教堂,很鲜艳的红色,很醒目的矗立着,永远召唤着善男信女,以及络绎不绝拍照的游客。
52、游道上,上上下下的大都是去仁瑞寺烧香的善男信女。2010年9月5日,中国达人秀24强全部产生,姜仁瑞是24强选手之一。
53、常有善男信女在仓库外磕头烧香,向“辟支佛”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