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

爱造句 3年前 (2022-07-03) 新词造句 219 0

苛政:kē zhèng 基本解释:[oppressive government;tyrannical government;tyranny] 指苛刻烦琐的政令●详细解释: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政治。指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礼记·檀弓下》:“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平遣囚徒,除 王莽 苛政。”《清史稿·食货志一》:“ 明 末,苛政纷起,筹捐增餉,民穷财困。” 续范亭 《追悼邹韬奋之死想到一切人民之死》:“人类三大害:野兽、细菌与苛政。”★◎ 苛政 kēzhèng[oppressive government;tyrannical government;tyranny] 指苛刻烦琐的政令★苛刻残酷的政治。 【造句】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苛刻残酷的政治。《汉书.卷八.宣帝纪》:「诗不云乎?『民不失德,乾餱以愆。』勿行苛政。」《晋书.卷三.武帝纪》:「除其苛政,示之简易。」

1、一百零对我来说,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有钱和没钱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在我这一种人看来,金钱就是安全和避免小苛政的工具。

2、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

3、在那“苛政猛虎”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多么艰难啊!

4、【出处】南朝?宋武帝《江陵平加领南蛮校尉下书》:“每永怀民瘼,宵分忘寝,诚宜蠲除苛政,弘兹简惠。

5、Cunning hall是一所阴深恐怖的神经病院,由严苛的法兰博士兰斯轩列克辛饰苦心经营,无数精神病患者入住这里。但除了现时特区政府取的严苛政策外,事实上还有很多办法去防止或减低儿童流入的冲击

6、是时盛夏兴工,农守并废,?上疏谏曰:“臣闻汉文之世,九州晏然,秦民喜去惨毒之苛政,归刘氏之宽仁,省役约法,与之更始,分王子弟以藩汉室,当此之时,皆以为泰山之安,无穷之基之也。鲍叔牙与管仲自幼交好,可以说情同手足,但面对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大业,他考虑的却是管仲的“治国才能”,即“内能安百姓,外可抚四夷,功勋加于王室,恩泽布于诸侯,使国有泰山之安,使君享无疆之福。

7、三边地区现钱有限摊派征购当属苛政,北宋前中期较少实施,溢价入中可调动全国财力满足军储,是长期实施的措施。

8、犹如苛政猛于虎,使得民不潦生,民为求生存,遂揭竿而起,与朝廷对抗。

9、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10、孔子感慨地说:“苛政猛于虎也。

11、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每朝每代都是苛政猛于虎。1军阀割据的战乱年代里,无辜老百姓死于非命的如恒河沙数。

12、当炸弹落在我们海港,当苛政威吓着世界时,她见证了卓越的一代人的生长,民主取得了拯救

13、《礼记?檀弓》就讲过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可见人的吃人比起虎来更让人可怕

14、城市中的人们从土地苛政中解放出来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向他人获取新知,学习、讲授和社交艺术的进步使农村的乡巴佬相形见拙。

15、但实际上,中国时有因劳资纠纷等问题产生的罢工,而政府也理解“苛政猛于虎,必被覆舟”的道理,所以对此并不十分严格进行监察。

16、课文通过记述蒋氏的故事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陈时弊、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

17、军事甫过,地方喘息未定,又复厉行种种苛政,榨取脂膏。

18、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忘车马之好,斥远方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萧望之上疏谏说元帝“选明经术者为内臣,与参政事”,“纳谏忧政”;薛宣上疏成帝,斥责当时“吏多苛政,政教烦碎”等,皆是多被称道的史例。

19、他是个跨世纪的老人,亲身经历了满清卖国、军阀混战、倭寇侵略、国民党腐败,感慨万分,常常很认真地给儿孙们讲解孟子的“苛政猛于虎”等名言

20、魏志?武帝纪》:“吏无苛政,民无怀慝。

21、它代表着百姓的呼声与苛政进行对抗;在战火浴血中,又是初唐名将和盛世名臣的摇篮,确实值得去研究。

22、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23、满纸血泪,不忍卒读,真可谓“苛政猛于虎矣”。

24、臣谨奏耳目所闻见,百姓所为烦苛,刑政所为错乱,愿陛下息大功,损百役,务宽荡,忽苛政。

25、在我这一种人看来,金钱就是安全和避免小苛政的工具。

26、究其深意,在于一个“仁”字,篇末的“苛政猛于虎,信哉!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27、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

28、一位谋士道:“阴曹地府尚且如此黑暗,人世间多有不平,隋炀帝荒淫无道,苛政猛于虎,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历代兴亡,望殿下深思……”李世民点头称是。

29、“浮人”即流浪者,百姓纷纷出逃,在本乡本土居住的人不到百分之四、五,足可见出“苛政猛于虎”也。

30、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

31、人民却被普遍的贫穷、疾病、文盲和苛政压得透不过气来。他们被人到处追踪,尝尽了一切贫穷,饥饿和苦难的滋味。

32、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33、在这个乱世里,大家对改换门庭早有觉悟,怎奈松平家咄咄逼人,苛政猛于虎,一再加征粮草,还在各要地修城建砦,加强对我等领地的控制

34、二分法部分或平衡自由意志地域是宽容一切甚至苛政。

35、年代举国上下评法批儒狂潮中,他却以沉勇坚毅的精神写下了《韩非论稿》,对建立于法家思想的中国两千年来的苛政暴政以及阴险毒辣的权术痛加批判。

36、对我来说,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有钱和没钱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在我这一种人看来,金钱就是安全和避免小苛政的工具。

37、法制号令,生民悦之,去其苛政。

38、明成化壬寅(一四八二年)辜彰廷公《礁山辜氏族谱》记:银同白礁有我一辜姓者……未有同安先有白礁,比干忠谏为纣剖心,其子逃于长林山遂以林为姓,蕃衍拓居莆田,以文章华国忠孝传家,及小祛五十三世孙效诚赘晋安梅定夫氏,生宜民、宜国,又以梅姓焉,传二世宗子数责之后归祖姓,继传正,举唐贞观进士,为江西观察使,有功,因苛政,奏除之,民始宁业,兴学校,励精图治,太宗嘉其贤而赐之氏,昭其辛苦之德,合二义而成一字,上古下辛取之辜焉。

image.png

39、实际上,整个美国宪法和司法制度的核心是防止“苛政猛于虎”,是注重保障公民权利和遵循正当程序

40、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41、这个听起来很苛政;,让我告诉你原因。

42、是为了从马克思主义者的苛政解放普通中国人的行动。

43、1999年,《苛政猛于虎》,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世界华人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画展”及画册。

44、46《猛于虎》即《苛政猛于虎》;《官手眼》即《官场之手眼》。

image.png

45、凶暴:苛政猛于虎。

46、编写了《柳迎春》、《陈丽卿》、《荒山泪》(原名《苛政猛于虎》,后经金仲荪删订润色)等。

47、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48、夫子曰:“小子识(11)之(10):苛政猛于虎也。

49、在苛政猛于虎的君主专制时代,许逊曾任旌阳(今四川德阳)县令,为政清廉、戢暴锄奸、施灾济民、树立了一个吏政刚正、爱民如子的廉吏典范。

50、感叹道:“苛政猛于虎也!

51、夫子曰:“小子识之焉(7),苛政猛于虎也!

52、9月7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位在缅甸东部许多部落拥有全球最恶劣的卫生条件,这都是因为当地军阀的苛政所致。

53、我们有一小伙人聚在一起,决心再不忍受我们所遭受的苛政了。

54、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

55、葡萄牙国将实施大幅度苛政,成为欧洲最晚对希腊财政危机作反应的国家,这一措施是以防止葡萄牙也惨遭希腊经历的财政浩劫。

56、苛政猛于虎。

57、一百七太子扶苏性格刚毅,对始皇的苛政大为不满,常拂始皇之意,屡出直谏

58、明、清的强制摊派,同属扰民苛政。时京兵赴滇,弹压护送,不扰民间。

59、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

60、互联网在政治方面也极大的增强了那些遭受严苛政府盘剥的个人的力量。

61、并借此暗讽朝政腐败、官吏残害百姓的现实,如文末引“苛政猛于虎”一语,使全文主题突出,寓意深刻。

62、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每朝每代都是苛政猛于虎。

63、满纸血泪,不忍卒读,真可谓“苛政猛于虎矣”。其艳情词艳得近于淫靡,轻佻俳狎,几乎难以卒读。

64、诗人在永州期间广泛地接触百姓,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捕蛇者说》一文就以毒蛇与赋敛作比衬,深刻地揭露了唐王朝统治集团“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现实。

65、有势莫能为,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制小不用大,曰割鸡之小,焉用牛刀。鸟食母者曰枭,兽食父才曰獍。苛政猛于虎,壮士气如虹。

66、又列举当时“五弊”:一曰取士之弊,代笔传义公行,富人以贿得科第;二曰养兵之弊,冒名寄籍,缺额不补,懦弱不汰,一有草窃,辄动御前之军;三曰理财之弊,以横敛、预借、重折、苛政为能;四曰刑狱之弊,故纵大辟,淹留奏案;五曰荐举之弊,非权要请托,则谬举亲旧。

67、他以犀利的笔触,对那些“苛政猛于虎,悍吏虐于蝗”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

68、苛政,也不再使

69、例句: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每朝每代都是苛政猛于虎。

70、苛政肆虐,常驱使人民揭竿而起。

71、他一到,苛政立除,随即安定。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