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嘉仓

爱造句 3年前 (2022-07-03) 词语造句 133 0

含嘉仓:hánjiācā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隋唐时粮仓名。《通典·食货十》:“自河阴候水涨涸,漕送含嘉仓。”《通典·食货七》:“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宋曾巩《汴水》:“江南租船,自淮西北泝鸿沟,转相输纳於河阴、含嘉、太原等仓,凡三年,运米七百万石者,唐开元之际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六典》:东都曰含嘉仓。自含嘉仓转动,以实京之太仓。”嘉,一本作“加”。

1、炀帝建东都洛阳时,在宫城东建筑了含嘉仓城。

2、此外,名胜古迹还有含嘉仓.白居易墓.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等。含嘉仓的大小粮窖均为口大底小的圆缸形,其建造方法和结构较为科学。

3、淅川下王岗、洛阳含嘉仓、登封双庙沟、登封王城岗与阳城、密县打虎亭汉墓、南阳杨官寺汉墓等数十处大型古遗址古墓葬。

4、含嘉仓城的发掘,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和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5、此战后,王世充龟缩在洛阳北的含嘉仓城,不敢出战。

6、在洛阳建设有含嘉仓和洛口仓这两大粮仓,粮食到唐朝贞观年间都未

7、含嘉仓城位于东城北面,创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6),唐代继续使用,是隋唐两代大型官仓之一。

8、宫城的东北面为含嘉城,城里为含嘉仓,是一座贮藏粮食的大型国家粮仓。

9、直到隋唐时,全国最大的粮仓──洛阳含嘉仓,还是用窖穴储粮。

10、含嘉仓,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

11、隋唐含嘉仓遗址位于洛阳市老城西北部,北依邙山,南靠老城北墙,是隋唐东都洛阳城内的一大型国家粮仓。

12、在洛北区,皇城宫城之东建有东城和含嘉仓,其东也布置里坊,东西六行,每行由南而北四坊,共二十四坊。

13、唐初?洛阳以东租粟先输纳洛阳含嘉仓?然后转运至长安以充太仓。

14、这个仓叫含嘉仓。

15、含嘉仓中,探研储法;郦公斋里,集注《水经》。

16、东城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皇城以东的所谓“夹城”,位于太子居住的东宫以东和含嘉仓城以南。

17、洛阳老城北隋唐故城东北部有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

18、为此,炀帝又在东都新建了含嘉仓、兴洛仓和回洛仓来储备粮食。

19、(《资治通鉴》卷180)不仅粮食储备如此,连盐的储藏量都非常惊人:街西有子罗仓(含嘉仓),仓有盐二十万石。?食货志下》:“旧制,东都含嘉仓积江淮之米,载以大舆而西,至于陕三百里,率两斛计佣钱千,此耀卿所省之数也。

20、从考古发现看,诸小城中最重要的是东城北面的含嘉仓城。

21、皇城之东又有东城,东城之北有储存粮食的含嘉仓城。

22、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

23、1970年洛阳博物馆对含嘉仓遗址进行了钻探和重点发掘,找到了仓城的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探出粮仓287座,发掘粮窑40余座。

24、洛河沿线的含嘉仓、洛口仓,皆为大运河南粮北调、东粮西运的成果,皆为洛河是大运河中枢的佐证。

image.png

25、含嘉仓储粮的窖都在地下,最深为12米,一般为7~9米。

26、1971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含嘉仓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现已在仓城内探出密集且有秩序的排列着287座地下粮窖。

27、内由宫城、皇城、东城、圆璧城、曜仪城、含嘉仓城等组成。

28、史载天宝八年(749年)含嘉仓储粮总量达五百八十三万石(约合二亿五千万升),接近当时全国仓粮的一半。

29、慎名授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都含嘉仓出纳使,甚承恩顾。

30、有太府出纳使、司农出纳使、含嘉仓出纳使。

31、侗遣使赦之,征还洛阳,置营于含嘉仓城,收合亡散,复得万余人。

32、含嘉仓城设有管理机构,且有驻军守护仓城。

33、漕粮从江淮运来的都纳入河阴仓;自河阴仓送东都的纳入含嘉仓,送关中的先纳太原仓(即隋常平仓),然后运至永丰仓(即隋广通仓)、渭南仓、太仓。

34、含嘉仓城设有管理机构,且驻有军队,守护仓城。

35、隋唐时代的含嘉仓和明代的京八处大仓,设施进一步完善,更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粮食仓库。

image.png

36、名胜古迹有含嘉仓遗址、北魏元怿墓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