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判

爱造句 3年前 (2022-07-02) 句子大全 106 0

舞判:wǔp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扮作判官或锺馗舞蹈。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緑袍、鞾简,如钟馗者,旁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舞名。宋代百戏中之舞蹈,即《舞判官》,属装鬼神。由驱傩发展而来。接在《抱锣》、《硬鬼》之后、《哑杂剧》之前表演。表演时先放一声爆仗,舞者装扮锺馗上场,戴假面,长髯,展裹绿袍,脚穿靴,手执简。另一舞者以小锣招引,舞步互相配合。其来历据《天中记》引《唐逸史》:传说唐玄宗得了疟疾,昼寝梦见一鬼,形体很大,戴破帽,穿蓝袍、朝靴,捉住小鬼便吞食掉。他向唐玄宗自称是终南进士锺馗,应举落榜,触阶而死。唐玄宗醒来后病就好了,于是叫吴道子依照他梦中所见的形像画了锺馗像。此后每到年终由翰林院向皇帝进锺馗像,皇帝把它赐给大臣。民间也在门上贴锺馗像,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宋元时代。《梦粱录》卷六载,南宋时每至腊月,街市三、五人一伙的「打夜胡」队伍中,就有判官锺馗形像。至除夕,无论官民之家,都换门神,挂锺馗;宫廷中除夕夜的大傩仪式中,由修内司教乐所伶工装扮成各种神魔形像,其中也有判官锺馗。《梦粱录.卷二十百戏伎艺》、《都城纪胜.瓦舍众伎》的百戏名目中都提到《舞判》(《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作者:王克芬★宋代装扮锺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锺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也称为「舞判官」。

1、傩舞由《舞伞》、《打赤鸟》、《魁星点斗》、《舞古老钱》、《舞回回》、《舞滚灯》、《舞判》(亦称《判官捉小鬼》)、《舞芭蕉扇》等十余种。

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三月三日开琼林苑,宋徽宗与众臣在琼林苑宝津楼进食并观看诸军在楼下呈“百戏”,所演节目包括“扑旗子”、“上竿”、“抱锣”、“舞判”、“打筋斗”、“刀折蛮牌”、“哑杂剧”、“露天弟子杂剧”,其中还有“村夫背夫”。

3、《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载,军士化装成假面披发的神鬼、判官等,在鼓笛齐奏,烟火弥漫,爆竹、喝喊声中,表演《抱锣》、《硬鬼》、《舞判》、《哑杂剧》、《七圣刀》、《歇帐》、《抹跄》等,表演者从一两个人到百余人,有的戴面具,有的

4、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简,如钟馗像者,旁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

5、殿裹绿袍靴简,如锺馗像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

image.png

6、宋代著名的民间舞蹈节目有:表演农家生活的小型歌舞《村田乐》,假面舞蹈《抱锣》,滑稽舞蹈《舞鲍老》,表现乘舟荡漾的《旱龙船》,表现骑马起舞的《竹马儿》,讽刺滑稽舞蹈《十斋郎》,哑剧舞蹈《耍和尚》,表现钟馗打鬼的舞蹈《舞判》,表演舞旗的《扑旗子》,表现军阵生活的舞蹈《蛮牌》,表现战争生活的舞蹈《讶鼓》,自娱即兴的舞蹈《踏歌》,另外还有《狮子舞》《腰鼓》等。

7、据我们实地考察,傩舞有《舞伞》、《舞滚灶》、《打赤鸟》、《魁星点斗》、《舞古老钱》、《出将》(亦称《杀四门》)、《舞判》(亦称《判官捉小鬼》)、《舞旗》、《招财进宝》、《三星拱照》、《舞回回》、《关公斩蔡阳》(亦作《关公斩貂蝉》)、《童子拜观音》等。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