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灶王

爱造句 3年前 (2022-07-01) 新词造句 111 0

跳灶王:tiào zào w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旧时祭祀灶神的一种习俗。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一:“腊月丐户装 钟馗 、灶神到人家乞钱米,自朔日至廿四日止,名曰跳灶王……谓之跳灶王者,旧俗在二十四日,是日必祀灶,有若娱灶神者,犹 满洲 祀神,谓之跳神也。”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傩》:“今 吴中 以腊月一日行儺,至二十四止,丐者为之,谓之跳灶王。” 清 顾禄 《清嘉录·跳灶王》:“月朔,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於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一种民俗活动。从阴历十二月初一开始乞丐们扮灶公灶婆,三五成群在人家门口歌舞,说吉祥话以乞钱。这种活动可持续到二十四日,送灶王上天为止。《土风录.卷一.跳灶王》:「腊月丐户装锺馗、灶神到人家乞钱米,自朔日至廿四日止,名曰跳灶王。」

1、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

2、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成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

3、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一:“腊月丐户装钟馗、灶神到人家乞钱米,自朔日至廿四日止,名曰跳灶王……谓之跳灶王者,旧俗在二十四日,是日必祀灶,有若娱灶神者,犹满洲祀神,谓之跳神也。

4、浴佛节和盂兰盆节是一直流传到现在的节日,腊日虽然消失了,但驱傩活动仍以“跳灶王”等形式变相沿袭下来。

5、明代有堕民从事“跳灶王”的明确记载,但“跳灶王”在南宋代仍有傩丐从事。

6、清顾禄《清嘉录?跳灶王》:“月朔,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於门庭以乞钱,至二十四日止,谓之跳灶王。

7、耍了在个条街上跳灶王个能介奔来奔去。

8、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

9、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

10、身份上,南宋时“跳灶王”者是丐傩。

11、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

12、清褚人获《坚瓠续集?傩》:“今吴中以腊月一日行傩,至二十四止,丐者为之,谓之跳灶王。

13、职业上,跳灶王、讨彩头等都与巫文化相关。

14、堕民”戏艺中扮演的演出也有作为民间风俗、类似戏弄的形式,如万历《会稽县志》所载的“打夜狐??方言跳鬼”,又如《鄞县新志》(光绪年间宁波人董沛修)所载:“腊月,堕民戴钟旭巾,红须,持剑到各家驱魔鬼谓之跳灶王。

15、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