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邑:tóngy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同县。《汉书·贾谊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徵以为廷尉。”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元瑞曾得祕本,后归之同邑章无逸。”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九章第七节:“1876年,他执贽于同邑学者朱次琦门下,治程朱兼及陆王理学三年。”
1、与同邑胡布、黎川刘绍同有诗名,合辑《元音遗响》入《四库全书》。
2、从8岁开始,杨维祯从学同邑宿儒陈稼轩。
3、同邑秦嘉楫佥事屡命代作笔札,耻为捉刀,遂投劾归故乡。
4、恰同邑陈秋河家发生火灾,祸及清远藏书楼,其遗书全被尚文购去。
5、字含五,江苏吴江人,适同邑赵氏。
6、东邻木老元乡,南邻同邑村委会,西邻张家村山邑自然村,北邻仁和乡。
7、惟同邑李(鱼单)复堂相友善。
8、恰好同邑陈秋河家遇火灾,“清远楼”祸及,其所有遗书籍都被尚文购去。”秋河是沈逢吉的字,他擅自在人家屋中饮了半杯茶,想
9、后与同邑诗人朱羲和以诗定情,遂为朱之侧室。
10、与同邑沈棠(雪庐)多有合作。
11、同邑杨茂仁妻余氏、郑斌升妻陈氏,俱夫亡守节。
12、(一八0一—一八六0)同邑。
13、同邑邹朴,建文初,仕周府,谏王邪谋,锢狱。
14、张后知大?同邑,深婉惜。
15、适同邑诸生常公振,未婚而寡。
16、原文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17、崔与之举荐的人,绝大多数与他没有私交,只有吴纯臣、李昴英等出身同邑或门下。
18、子苓诗为谭献所称,尝选其诗与同邑戴家麟、王尚辰所作为《合肥三家诗》。
19、同邑李日华尤爱之,为作盛草汀传。
20、翟云升《隶篇》自序略云:“助之成书者为蒙古奎榆村观察昌、钱塘吴仲云观察振?、石棣方友山司马熙、海昌许珊林刺史?、元和张六琴巡政禄卿、汉阳叶润臣名沣、道州何子贞绍基、海丰吴子?式芬、日照许印林瀚、安邱?友筠、诸城刘燕庭喜海、李月汀璋煜、蓬莱葛瀛宾元昶、栖霞牟农星房、潍县覃贻堂均赞、郭次虎熊飞、刘徽五文典、陈敬堂官桥、陈寿卿介祺、胶州张不群群雁、孙贻亭荣曾、孙云舫荣灵、傅铁峦赓岩、柯康侯名晋、孙渥田既堂、张小云祖樾、同邑吕筠、庄延庆诸君子也。
21、同邑宇文虚中之父患风毒,唐氏治之,药下而病除。
22、一生著作计有《晚村文料》、《东庄吟稿》、(吕氏评医贯)等数十种,并与同邑吴孟举、吴自牧合辑《宋诗钞》存世。
23、适同邑陈永华,洪赋质幽闲,有齐眉举案风。
24、十五年(1642),年十六归同邑诸生徐邺。
25、同邑许拱辰,著有《玉融新对》。
26、同邑有朱丽青者,少时尝受业于女父,至是已食饩于庠,文名鹊起。
27、同邑丁莲峰家戏剧道具多出其手。
28、尝偕同邑黄见三纂修县志。
29、傅道坤女,适同邑王子迈。
30、83年),与同邑华文川结为夫妇。
31、与同邑符铸、何显斌、刘华农及苍崖长老等研朱调粉、对花写照,殆无虚日。
32、五年辛未(1571年)与同邑郭宗盘,赵日新、陈日新、陈诏、李忱等人并中张元忭榜进士。
33、刻品有长洲(今苏州)钱谷(磬室)绘图本《杂剧新编》;康熙(1662?1722)间刻有吴门(今苏州)汪?(汝阳)绘图本《怀嵩堂赠言》,又与同邑鲍天锡同刻吴门顾云臣(见龙)画文喜堂本《秦楼月传奇》等书插图。
34、早年师事同邑伤寒名家范文虎,潜心古文、医经,力学不倦,八年学成。
35、清梵殁后,石为同邑方丈东周持人寺中,现不知下落。六时清梵,天雨曼陀之花;七丈金容,人礼旃檀之像。
36、归同邑沈生,即莲池宏公是也。
37、同邑诸生沈地山妻。
38、与同邑黄通政体芳为道义交。
39、父家钦,配林氏同邑淑玉公女。
40、与同邑张茂卿、杨云瑞俱以画名家。
41、同邑戴名世著《南山集》,多采其言。
42、与同邑沈尧封善。
43、归后,时与同邑彭湘怀相唱和。
44、1995年6月,利国伟又同其他9位同邑乡亲每人出资100万元,在五邑大学兴建了“十友楼”。
45、从此潜心程朱之学,任岳麓书院山长,与同邑熊超、宁乡张鸣珂、邵阳车无咎、王元复等友善,相与切磋问难,湖湘理学兴盛一时。
46、娶同邑国学生沈炳华女。
47、1926年与同邑七都大济支合修支谱。
48、济同邑姚敏修字逊公亦善山水。
49、辖同邑、乌木龙等7个村民小组。
50、以同邑名医余午亭习医,尽得其术。
51、而公叔子与之同邑而弗能知。
52、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
53、(2)清人庄光前在《同邑海防论》中指出:它“据海疆扼要,北连二浙,南接百粤,东望澎湖、台湾,外通九夷八蛮,风潮之所出入,商舶之所往来,非重兵以镇之不可。
54、同邑李有实结寨东山与之相应。
55、弟子著录数百人,同邑陶方琦为最。
56、阮文达建诂经精舍于西湖,檄召君暨同邑洪颐煊、震煊兄弟讲肄其中。
57、自注:“同邑张君子上举拔萃科,后公车留别,有诗见示云:‘素衣岂为风尘化,贞抱区区誓绿波。
58、与同邑周凯、山阴(今绍兴)谢裕?
59、少从同邑吴震游,工倚声,小令尤善。
60、人,与周之士同邑,亦善书。
61、而公叔子与之同邑而弗能知。年十六,适同邑商人徐必
62、阴季遗民,与同邑陈佐才友善。
63、张后知大?同邑,深惋惜。
64、由于多次增置书籍,数量庞大,急需重新整编,便嘱同邑馆员丁准夫着手进行整理,使新旧藏书、文物条理井然,体例为之一新。
65、师事同邑,魏霞生得其传。与同邑书画家于祉相友善。
66、纨纨的婚姻,还在纨纨不满周岁时,就由父母作主许配给了同邑的袁氏,即袁若思的第三个儿子袁崧(四履)。
67、18岁考中秀才后,师从同邑儒夏寿嵩。
68、字素筠,昆明人,适同邑陈氏。
69、离开赤色恐怖的家乡,到了长沙,前路茫茫,无以为生,乃走南京,与同邑黄组练先生同作寓公,黄虽受两浙缉私局长焦达梯之聘,但久未到差,旅费告罄,典当度日,处此困境,黄并不以我为累,正在无可如何之际,忽接旧部金兆骏来函并汇旅费三十元,邀我往游郑州,遂赴郑州,以金君之介就任第五路军第五十三师凌圭?旅之主任参谋,旋即移驻洛阳,未几,冯玉祥在西安叛变,率部东犯,晚节不终的唐生智以第五路军在孝义,登封间,右凭黄河,左倚嵩山严阵以待,迨冯逆接近转为攻势,一举击溃冯部,回师郑州,不料唐在中央倚畀方殷之际,忽又通电反抗中央,率部南犯,在大雪严寒之天候下,被阻於驻马店附近,遂被中央军击败,唐逆仅以身免,全部在漯河附近缴械,此民国十八年事也。
70、武帝初娶同邑钱仲芳女,早卒。
71、同邑戴名世若《南山集》,多采其言。
72、靖难之役”后,孝孺死难,同邑学友林嘉猷、郑公智皆死。
73、性怪癖,好使酒骂座,然与人交甚深挚,同邑诗人李猷先生题其印存曰:「镂骨搜肝事足难,寒窗冻铁拨琼瑰,此中甘苦我能说,一发萦思到梦回。
74、明季遗民,与同邑陈佐才友善。
75、善画水墨葡萄,与同邑沈翘楚相埒。
76、偕居十八年,生一女,适同邑李氏。
77、地理指迷原本得行于世,岂偶然哉,如明初周景一先生,为州山吴氏卜葬多奇穴,更贻以指迷书,厥后吴氏人文蔚起成巨族,其书遂见重于人,传抄几遍江浙,第自明迄今,相沿年遂抄录愈繁,舛讹益甚,此原本固不可不刊行也,姑苏俞君归K同邑吴子卿瞻嗜青囊,学见指迷坊刻之讹,即其注释亦未能阐发书意,因取旧藏原本疏注,为枕中秘,惟是俞吴二子向皆作客远方,天南地北,萍合四明,讨论数载,惟成全集而先生传书四百余年,今始得人益,有数存非偶然也,宜为同志者怂恿付梓,公之于世,问序于余。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