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婉:wēi wǎ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精微委婉。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俾后之人优柔而自得焉,盖《春秋》微婉之义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上》:“ 子高 别有古诗一篇,意含讽刺,语加微婉,得骚人之体格。”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若夫优游闲雅,托兴微婉,而有以尽其自得之趣者,则於是编见之。” 清 陈维崧 《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词:“境幽竹满,閒竖拂子,小叩 慧远 。妙諦微婉。”
1、《文献通考?经籍五》:“夫使序《诗》之意,果不出於作《诗》之初,而皆为后人臆度之说,则比兴讽咏之词,其所为微婉幽深者,殆类东方朔‘声?尻高’之隐语,蔡邕‘黄绢幼妇’之?词,使后人各出其智以为猜料之工拙,恐非圣经诲人之意也。
2、是曰《春秋》、《尚书》;素王、素臣,斯称微婉志晦。欧雷莫克??邪恶的土元素王子,地位仅次于土元素之王。
3、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4、其乐之五声,《易》之八象,《诗》之《风雅》,《书》之《典诰》,《春秋》之微婉劝惩,无不本乎礼而后立也。”李大钊《民彝与政治》:“迨已极其暴厉恣睢之能事,犹恐力有弗逮,则又文之以古昔之典诰,夸之以神武之声威。
5、)文章微婉我知丘。
6、其乐之五声,《易》之八象,《诗》之《风雅》,《书》之《典诰》,《春秋》之微婉劝惩,无不本乎礼而后立也。
7、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8、唐诗中讽刺皇帝的诗篇不少,或则托言异代,或则咏物寄怀,大都辞旨微婉。
9、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
10、诗中心理描写曲折细腻,淋漓尽致地展现作为封建官吏的诗人,从忧供给到悲征敛,从催逼赋税到顾恤百姓,最后献辞上书,决心“守官”“待罪”(见序),委曲深细,“微婉顿挫”(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序》)。
11、俗称大江塔、三台塔,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惠州同知丘一鹗与郡人叶萼等同众建。“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二句分别从政治理想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描叙了二人志趣相投的友情。
12、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此诗的艺术风格,确实别具只眼。
13、【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左氏》?夫子一时戏言,以为千载笃论,成微婉之深累,玷良直之高范,不其惜乎!
14、唐刘知几《史通??才》:“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铨综之识;连章累牍,罕逢微婉之言。
15、因此,不少评论家以为克庄词缺少含蓄微婉的力量。
16、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17、《后汉书?班固传下》:“至令迁正黜色宾监之事焕扬宇内,而礼官儒林屯朋笃论之士而不传祖宗之仿佛,虽云优慎,无乃葸欤!【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左氏》?夫子一时戏言,以为千载笃论,成微婉之深累,玷良直之高范,不其惜乎!
18、汝金诗吐属微婉,兼有寄托。
19、陶渊明发舒归隐之志的诗歌,往往是畅所欲言,而寄托故国之思的诗歌,则往往是微婉其辞,便如这首。
20、《朝奉大夫致仕黄公墓志铭》:“为御史谏官,事有当言,言有难尽,微婉顺导,冀必感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