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醢:zūhǎi 基本解释:[amincingexcruciation]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楚辞·涉江》●详细解释:亦作“葅醢”。1.肉酱。《仪礼·士昏礼》:“饌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唐参寥子《<阙史>序》:“﹝《闕史》﹞共五十一篇……时或一览,犹味之有葅醢也。”2.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后亦用以泛指处死。《楚辞·离骚》:“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战国策·韩策二》:“聂政之所以名施於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史记·吴王濞列传》:“臣卬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旧唐书·李密传》:“吾等之命,同于朝露,若至高阳,必为菹醢。”柳亚子《闻宁太一恶耗痛极有作》诗:“早识兴朝葅醢急,不应左袒倡亡秦。”★◎菹醢zūhǎi[amincingexcruciation]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楚辞·涉江》★古时一种残酷的刑罚,将人杀死后剁成肉酱。《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也作「葅醢」。
1、诗中“菹醢”二字极云其被刑之惨酷(寒砧:大概作者将比干与梅伯所受之刑混淆了)。
2、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3、且汉王亲以其身投吾掌握者,数矣,我常易而释之,今乃曰东向必欲亡楚而后已,故吾深仇之,欲菹醢其父,聊快于一时,况与之归耶?出处:《晋书?刘颂传论》:“逮元康之间,贼臣专命,举朝战栗,苟避菹醢;颂以此时,忠鲠不挠,哭张公之非罪,拒赵王之妄锡,虽古遗直,何以尚兹。
4、心追逢比,身甘菹醢。
5、密谓众曰:“吾等至行在,且菹醢,今尚可以计脱,何为安就鼎镬?
6、桀菹醢关龙逢,他书不言,惟见王逸此注。
7、王肉袒叩头汉军壁,谒曰:“臣?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
8、为义不听,遣奴告旨义朝,间行赴西坂,令诸子散去,戒曰:「勿聚於一方,以为菹醢。
9、王逸注:“菹醢,龙逢、梅伯是也。
10、例: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11、知为菹者,以礼饮酒有菹醢故也。
12、这里没有提到菹醢。
13、郑玄注:“嘉荐,菹醢也。
14、馔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兼巾之:黍稷四敦,皆盖。
15、《乡饮酒》及《燕礼》是为大礼,虽有牲肴,尚有菹醢,明宾虽有羞,亦有菹,故云加之也。
16、汉以后,历代正刑中再不见“菹醢”之名,但此刑实际并没有真正被废除。
17、中说:“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以菹醢。
18、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
19、才如(韩)信(彭)越尤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
20、沛公之黑,由于天纵,推孝惠于车前,分杯羹于俎上,韩彭菹醢,兔死狗烹,独断与心,从容中道。
21、意思说屈原这句话是指夏末大臣关龙逢和商代贵族梅伯分别被夏桀和商纣菹醢。
22、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23、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24、吴王濞列传》:“臣昂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於穷国,敢请菹醢之罪。
25、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26、在1950年,由于进行了更精巧更有鉴别力的天文观测,稳恒态理论的提倡者逐渐修改了它的形式。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27、一朝狂悖,自求菹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
28、聂政之所以名施于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
29、有关菹醢之刑的记载主要见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30、剁成肉酱,切碎:菹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
31、爪牙重将,心膂谋臣,或顾眄以就拘囚,或一言而及菹醢。
32、赞者设酱于席前,菹醢在其北。
33、尽管如此,作为极刑之罪的名目,“菹醢”二字实际已烙在了人们记忆的深处。
34、爪牙重将,心膂谋臣,或顾眄以就拘囚,或一言而及菹醢。
35、聂政之所以名施於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
36、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菹醢之戮,甘之如荠。
37、从“公卿议请为菹醢”这句话看,此刑在唐朝虽也“不在律令”,但作为非常之刑,有时也可
38、讨寻经史之暇,时或一览,犹至味之有菹醢也。
39、设对酱于东,菹醢在其南,北上。
40、穷奸稔祸,流毒四海,虽菹醢不偿责也。
42、固前修以菹醢。
43、菹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泥,制成肉酱。彭?:“?一朝狂悖,自求菹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