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诵:chéngsò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读书熟,能背诵。汉杨修《答临淄侯笺》:“又尝亲见执事,握牘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於手。”《宋史·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熟读能诵。《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1、禀性好学,读书过目成诵,虽出生世代簪缨之家,但“不求仕进,不以科举之学为好学”,故鄙弃官场,归隐里门。
2、这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别号东坡,眉州眉山人氏,天资聪慧,过目成诵,乃人中骐骥,有通今博古之学、经天纬地之才。
3、尝为《李楷洛碑》,辞甚工,文士莫不成诵之。
4、幼称神通,稍长,凡经史百家,寓目成诵。
5、李自成虽然聪明过人,过目成诵,但他从不自高自大,放松学习。
6、十元年少好学,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名誉乡里,任职期间,为官谦明,遇事机警果断颇有正绩。
7、何休为人质朴多智,精研六经,对“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莫不成诵”。他名字的来源是“目不识丁的丁,三坟五典的典”,他本是荆门一个武林世家的子弟。
8、曲阜市市长江成诵读了祭孔祭文,“同根一脉,两岸祭孔,共缅先师,追远慎终……”诵读完祭文后,现场参加祭孔人员全部肃立向先师三鞠躬。
9、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10、文慎甫当舞勺之年,遍课群书,必以成诵为程,小不当意,严谴随之。
11、家贫,借书于人,计日归,辄成诵。
12、聪明好学,过目成诵,博涉经史。
13、同时,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育心灵,开发心智,在道德、文化、智能等诸多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14、黛玉笑道:只许你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么?
15、5年内他学完《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著作,并能熟读成诵。
16、少即深爱秦汉史文,过目成诵。
1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19、石懋年幼体弱,不好弄枪使棒,读书过目成诵,为文老成,祖父石禹勤视其为“吾家千里驹”。
20、王山王山人仅初早岁英爽,读书经目成诵,画心不忘,且捷於裒撮旧闻。
21、秉烛夜读南瓜灯,一目十行全成诵。巫师挥舞鬼扫帚,把你忧虑全带走。化妆舞会开心鬼,从此快乐把你追。半夜敲门调皮鬼,送来好运与富贵。准备微笑和糖果,开心过好万圣节。万圣节快。
22、教师逐字逐句串讲,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24、禀异姿,过目成诵,行文雄博,自成一家言。
25、二曲阜市市长江成诵读了祭孔祭文,“同根一脉,两岸祭孔,共缅先师,追远慎终……”诵读完祭文后,现场参加祭孔人员全部肃立向先师三鞠躬。
26、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司马光1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李白1她带来了美丽的神棒,来到大自然中。秋姐姐轻轻用神棒一指,果园里的水果马上成熟,树叶也像变魔术一样,脱下往日的绿衣,穿上了秋姐姐赠与的黄色舞裙,跳起了舞,纷纷扑向秋姐姐。
27、殷匡宇熟读成诵,可以引经据典,信手捏来。
28、储?自幼聪慧,过目成诵,才思敏捷,行文沉厚,淹贯古今,被赞有“玉茗家风”,髫年即名噪海内。
29、幼失怙恃,伶仃孤苦,却偏又聪明伶俐,读书过目成诵,下笔千言立就。
31、幼警悟,读书数过则成诵。
32、山东泰安人,幼有异禀,读书过目成诵。
34、过目成诵又如何?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必先要受过一些挫折,历过一些磨难。不经风雨,哪里去见彩虹?
35、仝轨自幼聪颖惠敏,读书过目成诵。
36、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顾非熊》:“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
37、张新彦认为,“熟读成诵”是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需要先背诵下来,以后才能慢慢理解其中的内涵。
38、妈祖自幼聪明,过目成诵,喜净礼佛,孝顺父母,友爱兄姊,十六岁时井中得铜符,始屡扶危解厄,备受乡里景仰,妈祖具有先天佛性,受教育於儒门,得道於道家,集三教之精神,以慈悲之真理,济世救人,普渡众生。
39、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一褒一贬,一激一扬,语玄析理,披文摘句,未尝不闻者心伏,听者解颐,会意相得,自以为布衣之赏。
40、能言,母以小经口授,随即成诵。
41、指人记忆力好,能过目成诵。
42、木讷多智,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及远年古谚、历代图籍,莫不成诵也……京师谓康成为‘经神’、何休为‘学海’。
43、接着写亡友颖悟绝人,学问赅博,经史子集,触目成诵,每每激浊扬清,切中腠理,即使是片言只语,也往往是闻者心服,听者会意。
44、江藩称其代表人物汪中“博综群籍,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遂为通人焉。
45、至于台阁旧事,法令科条,莫不成诵在心,若指诸掌。
46、自幼聪颖,过目成诵,人称神童。
47、所尝读书皆成诵,而任气多忤物,以故不达,终于馆职知州。
48、少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
49、'自是,教之读,过目成诵,恍如有宿慧者。
50、诗书过目成诵,年十二即补邑庠。
5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52、师幼英敏,学不由师,竺汉之书过目成诵。
53、他聪明颖悟,不久即通梵、藏多种字体的书写,在寺内教授诵读和书法。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
54、其次,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教材入手,着重研究了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1 、反复朗读,体会音乐美2 、熟读成诵,涵养人生3 、品意境4 、看风格5 、比写法6 、释典故7 、论人世8 、境界? ?谈宋词欣赏9 、表演法10 、多媒体演示最后,就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55、此从疑年赓录)少奇敏,读书一览成诵。
56、自幼颖悟,五岁过目成诵,髫龄工诗,及笄能文,尤精绘画。
57、〖出处〗唐?姚思廉《陈书?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58、李自成虽然聪明过人,过目成诵,但他从不自高自大,放松学习。
59、从小聪敏,过目成诵,11岁应县试。
60、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但其学识之渊博,主要还是力学不倦的结果。
61、十一岁出家,师事通禅师,诸品经诠过目不忘,过口成诵。
62、高尔基的《海燕》以其排山倒海的气势,妙语如珠的词汇,博大精深的思想蕴含已成为传之不朽的作品,居然被尚未弱冠的少年用中、外语琅琅成诵了。
63、铁安幼小聪慧异常,能过目成诵。
64、多读书,最好做到大声朗读,并练就熟读成诵的本事,要知道,对每一位演员来说台词都是一大考验。
65、黄泳自幼敏学,三岁时便能过目成诵。
66、背课文:容阅读,写作,文化,语言点为一体,思路犀利,讲解独到,祝您透彻理解,轻松成诵。
67、林枫虽然聪敏过人,过目成诵,但也从不自高自大。
68、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觉。
69、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
70、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
71、爱的是他聪明好学,过目成诵,恨的是他鬼点子多,爱出风头。
72、少有异才,五六岁时,母杜氏口授《昭明文选》,即能成诵。
73、八岁入塾启蒙,过目成诵而辄解奥义,且闻一知十,宛如神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