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均

爱造句 3年前 (2022-06-21) 新词造句 98 0

灵均:líng j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2. 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1、暂别銮坡非远谪,莫将词赋吊灵均。

2、西京首首俱佳,苏李固宜,文君一女耳,胸无绣虎,腕乏灵均,而《白头吟》寄兴高奇,选言简隽,乃知风会之翊人远矣。

3、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4、灵均孤光的徒弟。

5、灵均标致⑤高如许

6、(《黄州》)国势不振,壮志难酬,因此他又常常寄同情于屈原;“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7、灵均:屈原,字灵均。

8、诗成每比灵均志,笔落曾同接舆狂。

9、憔悴异灵均,非谗作逐臣。

10、《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

11、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

12、二妃虚无寒翠钿,灵均祀鬼弹红弦

13、我欲从灵均,三汀隔辽海

14、说明人们与神灵均没有忘记“龙牙寺”。

15、香蘅好作灵均佩,宝瑟能传帝子愁。

16、引语赏评: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六十多年前我曾写过品兰之句:“群芳独爱兰,盖兰为王者香,故自屈灵均以还,今古君子俦,咸臣服拱之。

17、灵均苗裔⑵,羡十年学道,匡庐山下。

18、《青春》:“湘水灵均,兴春秋代序之感。

19、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

20、灵均在月下横过短笛,刚想要吹,忽地想起了什么,笑了一笑,又把笛子收了起来,低声自语:“会做噩梦吗?不会吧……难道真的有这么难听?”。沧月 

21、应怜蓬岛一孤臣,欲持高洁比灵均。

22、楚灵均憔悴江干:楚灵均指屈原。

23、手携绿玉杖徐行,瘦如天台山上贤圣僧,休粮绝粒孤鹤形,劲如五百义士从田横,英气凛凛摩青冥,清如三千弟子立孔庭,回琴点瑟天机鸣,堂前不入红粉意,席上常听诗书声,怪石涤荡皆充贡,此物舜廊宜共登,神农知己入本草,灵均蔽贤遗骚经,幽人耽玩发仙兴,方士服饵延修龄,彩鸾紫凤琪花苑,赤虬玉麟蓉城,上界真人好清净,见此灵苗当大惊,我欲携之朝太清,瑶草不敢专芳馨,玉皇一笑留香案,锡与有道者长生,人间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

24、尚书亦云:“自灵均以来,此秘未睹。

25、灵均去后楚山空,沣阳兰芷无颜色。

26、五代齐己《行路难》诗:“君不见楚灵均,千古沉冤湘水滨。

27、元张养浩《沉醉东风》曲:“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

28、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骚》文炫贞亮,体物情崎岖。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江夏、襄阳诸军,横截湘沅,以临豫章。

29、且灵均作《骚》,尚托于云中君、湘夫人,其亦庶几不悖作者之意乎?

30、大夫名平,字曰灵均。“灵均即屈原的别名。

31、千载灵均嗣响谁,中唐忽见此瑰奇。

32、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33、《史通??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沮诵失路,灵均当轴。

34、因其为楚人,字灵均,故称。

35、谢劬劳能存赵孤,这愁怀灵均难赋。

36、他对功名举业,荐辟当官,从来冷若冰霜,毫无兴味,“先是当事荐博学鸿词”,雍正六年(1728)、乾隆三年(1738)和乾隆九年,历任学政皆举荐能灵优行入贡或保举入太学,但能灵均辞却不赴,在家埋头读书。

37、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

38、从屈原、屈平、左徒、三闾大夫到正则、灵均、美人,从湘累、楚狂、狂人、独醒客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典范,从诗人、诗祖、东方诗魂到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世界化名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侧面,都折射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39、白居易的诗里面也这样说“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别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较灵均死几多”。

40、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