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田

爱造句 3年前 (2022-06-19) 新词造句 172 0

族田:zú tián 基本解释:[clan\'s field] 旧时指某一个宗族共有的田地●详细解释:宗族共有的田地。有祭田、社地、义庄田、祠堂田等名目。有的由族长经管,有的由族里委托专人经管。所收地租用于祭祀、助学、救济等。经管人常侵吞地租之一部或大部,侵吞全部以至祭祀不举者则较少见。★◎ 族田 zútián[clan's field] 旧时指某一个宗族所共有的田地★宗族共有的田地。包括祭田、社田、义庄田、祠堂田等。由族长或委托专人经管,所收地租用于祭祀、助学、救济等。

1、早在嘉庆年间,我的老祖婆张氏孺人,住仙神山,七旬寿庆时,由邹氏承启堂族众同拜的寿匾上写着,正匾字样“懿德致寿”两边条幅“家住仙山,恰进霞觞绵岁月;池滋阴雨,好培玉树长庭阶。如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邹氏家族,至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仅租佃出去的族田,每年地租收入有谷米400余石,钱租近10万文,建瓯祖氏家族,到清末,各类族田田租收入达7000余筐;建阳米氏家族的总祠堂族田,每年租谷收入500余担;建阳陈氏家族,清末仅祭租总额达2000余担;顺昌上洋谢氏家族,历代累计提取祭租3000余筐。

2、宗族占有的土地有多种名目,诸如祠堂田、寺庙田、墓田、祭田、义田、学田、公会田等皆为族田。

3、大族族田名为一族共有,实际常被族内管公堂的权贵集团所把持和支配,成为维持其宗法统治的有力工具。

4、徽州族田的重要来源,是徽商捐赀购置。

5、族田的发达加强了封建宗法制。

6、古齐国贵族田氏墓现身海阳

7、这类族田又称义田、义庄。

8、清代苗田的实物地租,一般比汉族田地稍为轻减。

9、义庄原指掌管族田及租米分配的机构,后来不加区别,义庄和赡族田成为一个族姓土地的通称。

10、遍布乡村的私塾,基本都是“非营利”性质,办学经费以“族田”、“庙田”收入以及“大户人家”的慈善捐赠为支撑

11、摘要在清代,江南宗族组织对族人的管理和控制、维护宗族对族田的土地所有权、倡导与实践完纳族田正赋和国课、进行族中济贫和宗族保障、配合政府进行大规模水利修复工程、重视文化教育的思想控制等,从社会基层维护了传统社会秩序。第五部分为总结,简要概述英国课程的国家控制和教师控制的更替现象,总结国家控制课程和教师控制课程变更的原因,阐述国家控制课程和教师控制课程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灵活动态的课程管理体制。

12、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

13、族田,又称祭田、蒸尝田、社田、祠田、义田、香油田、书灯田以及公役田、轮班田、桥田、渡田、会田、福田等,名目极其繁多。

14、在民田中,族田、学田较发达,地域特色明显。

15、族田,又称祭田、蒸尝田、社田、祠田、义田、香油田、书灯田以及公役田、轮班田、桥田、渡田、会田、福田等,名目极其繁多。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王伯麟迁建于城西北隅,有大门、敬业堂、魁星堂、文昌楼四进;另辟射圃、射亭、关帝祠(武庙);清复明文昌祠田,改为学田。

16、魏志?仓慈传》:“旧大族田地有馀,而小民无立锥之土。

17、民族田野调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8、清乾隆二十二年制定律例,盗卖族田照“盗卖官田律治罪”。

19、魏志?仓慈传》:“旧大族田地有?,而小民无立锥之土。

20、族田义庄创始于北宋范仲淹。

21、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齐国贵族田氏族军于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击败简公为首的贵族集团的作战

22、绍兴四年(1134年),赵怀恩弃离部族田宅,携带老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投附南宋。

23、摘要在清代,江南宗族组织对族人的管理和控制、维护宗族对族田的土地所有权、倡导与实践完纳族田正赋和国课、进行族中济贫和宗族保障、配合政府进行大规模水利修复工程、重视文化教育的思想控制等,从社会基层维护了传统社会秩序。

24、从1890年起,泰戈尔着手管理家族田产,也是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孟加拉语杂志上。

25、元代百年间,族田义庄变化不大。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