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yē g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中医学病症名。即噎食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一·噎膈》:“噎膈吐食,有积癥,用之神效。”《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噎膈翻胃总括》:“賁门不纳为噎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有世家子挟污僕妇,僕气结成噎膈。”参见“ 噎食病 ”。★噎,吞咽时哽噎不顺。膈,胸膈阻塞饮食不下。噎膈是一个多因素性疾病的合称,菸酒过度、食物粗硬、痰饮、血瘀等,都可成为发病的因素。
1、贷者,复以干靛充之,然有石灰,,入服饵药中,当详之,气味咸寒无毒,或以染缸水饮人,治噎膈,取其杀虫。
2、《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噎膈翻胃总括》:“二证留连传导隘,魄门应自涩於行,胸痛便硬如羊粪,吐沫呕血命难生。
3、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4、主治胃热噎膈,胃虚干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
5、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
6、适用于噎膈反胃、噫气、晕船呕吐、草药中毒等症。〖主治疾病〗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8、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9、红,苔白腻,脉弦细者,是痰气交阻之噎膈。
10、用于噎膈,痰气交阻,吞咽梗塞,口干便涩等。实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等数种。
11、噎膈翻胃,从来医者病者,群相畏惧,以为不治之症,余得此剂,十投九效,不啻如饥荒之粟,隆冬之裘也”。
12、目的方法:探讨古方治疗噎膈用药规律和特点,对古代治疗噎膈所用方药进行整理分析。
13、敛肺涩肠,治久痢,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
14、《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治久痢,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
15、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主治:治气攻肩背胁肋,走注疼痛、痞胀呕喘,浮肿脚气等。
16、治噎(食道癌)者,其药不过攻、消、散、补法,四者而已,凡坚噎膈气实者,则用煨透散攻之,如不堪攻之,则用保中散,保棱散消之,若气聚无形者,排磨散,四磨散散之,若积痞势缓而攻补未便者,宜调理脾胃为主,若脾肾不足,气失运化,则宜暖理煎,温玄煎补之,凡坚硬之积,必在噎膈之外,幕原之间,非药力所能到,宜阿圣魏散等护理。
17、【方剂主治】胃病胀满,胃疼,食积、气积、虫积,噎膈转食,吐酸呃逆。
18、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