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斤:fǔjīn 基本解释:[axe]各种斧子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苏轼《石钟山记》●详细解释:亦作“斧釿”。1.泛指各种斧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北齐刘昼《新论·言苑》:“倕无斧釿,不能善斵。”唐杜甫《枯棕》诗:“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不需梁柱之材,故斧斤不至。”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六:“然而又未尝闻斧斤之声而有丝毫转侧。”《宋史·剧可久传》:“刑法者,御人之衔勒,救弊之斧斤。”2.以斧子修削。亦喻指过分雕琢。明李东阳《桂岩书院为戴给事铣题》诗:“妙质归陶冶,良材谢斧斤。”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七:“大巧谢雕琢,神运非斧斤。”★◎斧斤fǔjīn[axe]各种斧子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苏轼《石钟山记》★斤,刀。斧斤指刀斧。《文选.曹植.七启》:「班输无所措其斧斤,离娄为之失睛。」《文选.班固.答宾戏》:「逢蒙绝技于弧矢,般输搉巧于斧斤。」

1、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2、因大水漂流巨材至,时有工人操斧斤斫伐。》斧斤以时入山林。
3、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
4、孟子曰:“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5、乞免分竞之斧斤,请保无
6、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7、《周礼?考工记》说: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8、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9、王尔公输之徒,荷斧斤,援葛?,攀乔枝。
10、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11、宋陆游《吾年过八十》诗之二:“斧斤遗寿栎,云海寄冥鸿。
12、何人复多事,构此劳斧斤。
13、所以文章第二段何从反面继续铺写,说他家有三峰木假山: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得于斧斤,出于湍河而不为樵夫路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14、唐刘禹锡《上仆射李相公》:“苟液?曲戾,不足枉斧斤,愿为庭燎,以照嘉客。
15、鸿飞易远逃罗网,木茂难求脱斧斤。
16、如果将以上考古资料与古籍中有关炎帝“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作陶、冶斧斤”,“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耕而作陶”,“耕而食,织而衣”等记载加以相互印证,我们便会清楚地看到,这里生活的原始先民群不是别的,就是“以姜水成”的、以炎帝为首的、且以农立族的姜炎族。
17、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
18、班输无所措其斧斤,离娄为之失睛。
19、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0、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21、斧斤以时如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2、卷十七《黄庭内景经》:“天庭地关列斧斤。
23、风纪重则贪墨惧,犹斧斤重则入木深,其势然也。
24、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
25、又念善斧斤者莫如郢人,易曰郢政。斧斤不平,斫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26、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削矣。
27、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

28、金有六齐(齐即铜与锡合金多少的成分):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
29、出处《孟子?告子上》:“亦犹斧斤之于森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30、据《眉山县志》记载,苏洵偶得木假山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脱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
31、斯道临斧斤,汗背血两手。
32、山头左右来观察,拣得铁沙动斧斤。
33、悠悠风尘,靡靡偷俗,清分消歇,浊滓横流,惟皇降衷秉彝之懿,萌蘖于牛羊斧斤相寻之冲者,其有几哉?
34、《春天的信号》:“虽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们可以预言,它一定会拔地参天。
35、;“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管子》);“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等记述,都体现了当时保护山林的政策。
36、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37、(孟子对梁惠王问)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县委、县政府下决心促使各单位、各部门干部(沉下去”,不违农时送春风,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为农民多干实事。
38、祚将去官,乃大具斧斤,将去民累。
39、唐刘禹锡《上仆射李相公启》:“苟液?曲戾,不足枉斧斤,愿为庭燎,以照嘉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