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刑:yì xí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议罪以定刑。《三国志·魏志·陈羣传》:“ 廙 深德 羣 , 羣 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唐 常衮 《授路嗣恭洪州观察使制》:“议刑必中,敷教亦宽。”参阅“八辟”、“八议”。
1、以其自尹京邑,人颇怀之,将议刑书,是加愍恻。
2、若临事议刑,则陷罪多矣。
3、认为应排除犯罪预备阶段成立犯罪中止的可能性,将时空范围限制在行为人着手实行犯罪后,犯罪既遂以前;建议扩大犯罪中止的范围,增设准中止犯的条款;建议刑法典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
4、会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断狱失中解职,昌言因上言:“详断官宜加慎择,自今有议刑不当,严示惩罚,授以远官,若有罪被问不即引伏者,许令追摄。之后不久,即同年七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直弹劾苏轼以诗“讥切时事”,七月廿八日,台吏皇甫遵乘驿追摄苏轼于湖州,八月十八日即被押赴台狱,蒙受“乌台诗案”之难。
5、宋周邦彦《赋》:“律学以议刑制,算学以穷九九。
6、认为应排除犯罪预备阶段成立犯罪中止的可能性,将时空范围限制在行为人着手实行犯罪后,犯罪既遂以前;建议扩大犯罪中止的范围,增设准中止犯的条款;建议刑法典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分别加以详细规定,以避免司法实践中的困惑,提高司法效率、统一执法标准。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