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

爱造句 3年前 (2022-06-14) 经典造句 80 0

环境地学:huánjìngdìxué基本解释: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的组成结构、改造和利用等。主要探求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质量变化对人类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污染气象学和环境土壤学等分支。●详细解释: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改造和利用等。主要探求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质量变化对人类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污染气象学和环境土壤学等分支。

1、环境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20年的事情

2、环境地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地球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环境地学的一个分支。

3、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

4、环境地学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研究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演化,特别是人类活动对地理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和地质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image.png

5、1984年,捐款1万余元建立王雪莹环境地学、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研究奖励基金。

6、最近十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环境地学),承担教育部、九五攻关、国际合作项目及其他主要环境规划管理项目30多项,已在国内外发表论著70余篇(部)。

7、男,1984年12月于中山大学环境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11月获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奖学金赴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进行合作研究,1994年于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

8、自1982年以来,曾先后研究生讲授过《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地质学》《环境工程地质学》《环境地学》《灾害地质学》《活动断裂工程评价》《工程地质基本问题》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9、本书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综论、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等八部分,以辞条形式编写,共收入条目182条。

10、主要研究专长:环境地学与环境健康,资源地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

11、2)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环境地学专业完成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

12、《松嫩平原中部农业区土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然灾害相互关系研究》可供地理、环境、土壤、农林、环境地学、环境地球化学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13、主要业绩:主讲课程有本科生的《中级无机化学》、《环境地学基础》和《环境化学》课程,以及研究生的《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英语》和《颗粒学》课程。

14、降水量的随机模拟,环境地学问题研究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287-290。

15、长期以来从事环境地学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著作7部。

16、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工程制图、环境微生物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力学、数理方程、水力学、环境学导论、环境地学基础、土力学(含土质学)等。

17、《环境科学学报》的报道领域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原理与工艺、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等。

18、因此,环境地学同地理学和地质学在研究对象方面有共同性,但前者尤侧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

19、本书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入门教材,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地球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涉及地球科学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水文学、环境地学、天文地学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20、在已具备的人文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地学、土地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建筑科学交叉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与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交叉、建筑学、生态学与城市设计的交叉,以此形成我院的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

21、环境地学:包括全球变化及区域响应、现代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变化趋势及沿海城市环境安全

22、主讲课程:中级无机化学,环境地学基础,环境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英语等。

23、三峡库区及西南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崩滑地质灾害是我国西部地区和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的重大环境地学问题,不仅带来重大损失,而且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24、环境土壤学是环境问题出现以后在土壤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环境地学的一个分支。

25、环境地学作为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以人一地系统为对象,研究其发展、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

26、出版编著有《环境地球化学简明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6)、《环境地学基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7)、《旅游区环境资源及保护》(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8);发表(土壤??作物锅污染研究》(《土壤通报》1997.10)等论文10余篇。

27、近年来主要从事海岸环境地学及遥感技术应

28、先后成功主办了“第四届海峡两岸矿产资源与环境地学研讨会”(2001年7月),“第五届煤岩和有机岩学术研讨会”(2002年7月)和“中美医学地理国际研讨会”(2002年11月)等学术会议。环境海洋学是环境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污染物进入海洋的途径,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分布、迁移、转化的规律和对海洋生物,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和改造海洋的措施。

29、《环境地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球科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为环境、地学等相关工作者以及科研、规划、管理、决策等部门的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30、晚年致力环境地学、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

31、该中心设有环境化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环境地学、大气环境学、环境法学等研究室,按照叶文虎的学科背景和研究经历,似乎他应该继续主持环境空气动力学研究室。

32、长期从事土壤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环境地学、土壤学、土壤肥料学、农业地质附地貌学、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高级土壤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