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都门学:hóng dū mén xué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东汉 灵帝 光和 元年(公元178年)设在 洛阳 鸿都门 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后汉书·灵帝纪》:“始置 鸿都门 学生。” 李贤 注:“ 鸿都 ,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牘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后汉书·蔡邕传》:“ 光和 元年,遂置 鸿都门 学,画 孔子 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 清 厉鹗 《<石经考异>序》:“自 洛 入 鄴 ,自 汴 入 燕 ,之分其地,駮 鸿都门 学非太学, 魏 石经非 邯郸淳 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七八年, 汉灵帝 立 鸿都门 学。这个皇帝亲自创办的太学里,讲究辞赋、小说、绘画、书法,意在用文学艺术来对抗太学的腐朽经学。”亦省称“ 鸿都学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又创立 鸿都学 ,以集奇艺。” 清 陈培脉 《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淹贯 鸿都 学,辉皇清庙珍。”★ 鸿都门学是东汉灵帝所设立的一所文学和艺术专门学校。灵帝本人雅好辞赋书画,在未登极前曾招集许多擅长尺牍、辞赋的文人和工于书画的艺术家,在鸿都门旁的邸第中专心从事文艺活动。登极后,乃于熹平七年(178)二月在旧邸设立学校,诏令州郡长官和三公荐选有尺牍、辞赋或书画专长者,经甄选后入学研习更精深的艺术;其所招收的学生曾达千人。当时朝臣和士族都以其不合古制,不究经学,而反对设置这种文艺学校,甚而上书奏请停办,然灵帝不为所动。由于灵帝的重视,鸿都门学学生的出路相当好,最高的有出任州刺史、郡太守,或内廷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鸿都门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对文学和书画的提倡颇有贡献。然而以文艺才能获致高官,却是一种特殊现象。--作者:张鍠焜
1、于是,他就在宦官的建议下,另设“鸿都门学”。
2、鸿都门学曾兴盛一时,学生达几千人之多,而且他们就业前景也不错,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
3、至东汉光武帝后,章帝、安帝、灵帝都雅好书法,尤其是灵帝设立鸿都门学,于是善书者云集都下,争工笔札,彬彬乎极一时之盛。
4、由地方州郡长官和朝中三公推荐善作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的士子入学,时称鸿都门学,极盛时学生多达三千人。
5、由于灵帝爱好辞赋,鸿都门学生颇受宠用,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封侯拜爵,其中颇有依托趋炎附势,互相吸引,形成一股势力。
6、鸿都门学之争与汉末文人群体的文学观念
7、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8、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
9、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
10、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
11、光和元年(178)设立了鸿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并进行考试,人数多至千人,学成后多授予高官。
12、(8月1 3日《北京日报》李思源刘燕辉文)我国古代最早的专科学校我国古代最早的专科大学—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 78)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啻中国古代的专科学校如东汉末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文学、儒学和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是属于培养某种专业人才的专科学校。
13、不过,这鸿都门学却也要算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所文艺学院了,对提高文学艺术的地位还是颇有用处,后来魏晋时期的文艺自觉,也与它多多少少有点关系。
14、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
15、宦官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
16、梁鹄初选为孝廉,拜为郎官,光和元年(178),进入鸿都门学,出任凉州刺史,后入朝提升为尚书。
17、鸿都门学曾兴盛一时,学生达几千人之多,而且他们就业前景也不错,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
18、建宁间(168~172)余干人张遐召为五经博士,迁鸿都门学士。
19、鸿都门学冲破了太学自建立以来将经学作为唯一教育内容的藩篱,是一所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
20、灵帝时亦曾于鸿都门学中图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