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枋:éfāng 基本解释:[plague;horizontaltablet]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详细解释:◎额枋éfāng[plague;horizontaltablet]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额枋也叫檐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的石窟建筑中可以看到此种结构,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1、文献共6389余字,字幅面积50余m2,每个字有10厘米大小,占据了街道两旁民居上额枋上26栋蔑制粉壁墙。
2、大额枋正面有雕花三组。
3、普柏枋,额枋原彩绘已脱落。
4、包袱式苏画一般与绿箍头相匹配,明间檩枋箍头设色为上青下绿,檩子为枋心式苏画,额枋为包袱式苏画,次间反之。
5、次楼的额枋下雕刻花牙子骑马雀替。
6、前檐柱端上承大额枋、栏额枋和挑檐枋。
7、斗拱下的额枋上绘有祥龙飞云。
8、下檐柱头额枋雕刻甚佳;刀楼雕少年弹琴、对棋、幼童斗鸡、雀跳戏耍等图案。
9、承额枋,出头刻作三卷云头。
10、主楼额枋下使用雕刻有花卉的变形花牙子骑马雀替,雀替之上为小额枋。
11、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12、上额枋之上龙凤柱间立“圣旨”碑。明间前后内额枋上施工字状拱二攒。
13、额枋为襄阳王树人题“孤忠留芳”,门匾为武汉张秀题“光争日月”.祠内塑赵朴初题对联:“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14、额枋浮雕八仙过海、龙凤图案。
15、大殿正面柱头上承额枋。
16、其后为龙凤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凤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17、角柱升起,额枋通檐。
18、内壁施砖砌角柱、额枋等。
19、村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蜿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有栏杆,“牛肠”水滋润得游鱼肥壮,花木浓香馥郁;马头墙层层跌落,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书院,建筑颇为壮观,据说民国初期的国务总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曾在这里读过书,现为南湖中心小学校址。
20、中进享堂额枋与开间等长,气势开阔。
21、戏台檐下,大额枋比较宽厚,不
22、现颜子庙共有三座牌坊,一座立于庙正门前,当心间额枋题刻为“复圣庙”,庙的东面立有“卓冠贤科”石牌坊,西面立有“优入圣域”石牌坊,意在赞誉颜子品格高尚、德行优异,是贤者之冠,已成为圣人。
23、安乡艺人们称曲目叫“丁头”或称“盘歌”,跳三鼓的曲目分正书、散歌两种。牌楼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拱。
24、雪白额枋间绘有水彩丹青。
25、额枋下线框内刻有《义士斯翊圣公坊记》,由傅振海撰文、孙廷翰书写。
26、额枋上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木匾。
27、龙柱顶上安龙门雀替、垫板和额枋。
28、每层塔身有门、窗、柱、额枋与斗拱。
29、前檐柱上托大额枋、栏额枋和挑檐枋。
30、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殿内减柱造,四根金柱移于次间,柱头施大雀替,额枋两层,分置上下,形成井字形梁架。
31、彩衣堂脉望馆内额枋、梁枋斗?俱施彩绘,还有沥粉堆塑,脊檩下及两边,施有木雕团鹤纹三福云、荷花形墩木、透雕花机等装饰。
32、牌坊额刻“旌表孝行赠兵右部右侍郎鲍灿”。石坊额枋上,横镌“为义士登仕郎斯元儒立”。
33、诗刻在牌坊额枋上。
34、明柱由小额枋相连,三面墙包砌。
35、底层较矮,额枋月梁形,两端有丁头?,上架密搁栅,承楼板。
36、屋檐下额枋、垫板、雀替、檐桁等处有玲珑剔透的雕刻图案,如“凤凰戏牡丹”、“司马光破缸救友”、“喜上梅梢”、“麒麟送子”、“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渔樵耕读”、“百兽图”、戏剧故事等,题材丰富,工艺高超,是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中的一批优秀作品。
37、北面上、中、下额枋分别刻双狮舞绣球,丹凤朝阳与卷草。如砖雕“丹凤朝阳”、“平升三级”(刻屏中插三大戟)。
38、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