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团茶:lóng fèng tuán chá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宋 时制为圆饼形贡茶,上有龙凤纹。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建茶盛於 江 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凤团茶最为上品,一斤八饼。 庆歷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 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 仁宗 尤所珍惜,虽宰臣未尝輒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嘉客,出而传玩。”亦省称“ 龙凤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於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庆歷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路 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絶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宫人往往鏤金花於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1、重心虽然变了,所生产的茶依然是紧压蒸青绿茶,仍叫“龙凤团茶”。
2、龙凤团茶失去了它的欣赏者。
3、现在,就是在它的产地建瓯县,绝大多数人也不知道北苑龙凤团茶为何物。
4、在这里,我们可以略见龙凤团茶的发展脉络。
5、任转运使,专门监制了一种小龙团茶,比龙凤团茶更加精美。
6、宋朝就常使用龙凤旗,还使用龙凤作为吉祥标记,使用在物品上,比如龙凤团茶。
7、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贡品主要是龙凤团茶。
8、皇家一旦不再支持,龙凤团茶就没有了前途。
9、这两段话,记述了北苑龙凤团茶走向衰退的情景。
10、随着宋皇朝的衰败,龙凤团茶走向末路。
11、北苑龙凤团茶在北宋太宗赵光义和徽宗赵佶统治时期,生产十分发达,新品种新名称不断出现。
12、北宋建州“北苑”龙凤团茶已成历史记忆,对这种印有龙、凤花纹的贡茶,今之茶人可以通过吟诵诗句“活泉煮龙团”来发发幽情。
13、到了元代,由于龙凤团茶的制作费时费工,冲泡又极繁琐,不为来自北方的元代统治者喜欢。
14、这当然不是虚夸,龙凤团茶制作工艺的精湛绝伦是能让我们现代人瞠目结舌的。
15、这样,武夷茶因之取得了最高地位,取代了北苑龙凤团茶。
16、又经过数百年,连制作龙凤团茶的工艺都失传了。
17、宋承袭旧制并扩建,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北苑始置龙焙,造龙凤团茶上贡。
18、以上是《西溪丛语》关于北苑龙凤团茶年贡情况的记载。
19、(998??1003)初,丁谓造“大龙团”进贡皇室,其品质较龙凤团茶更为精良。
20、北苑龙凤团茶有独特的制作工艺,《东溪试茶录》有较许细的记载。
21、这两段话,记述了北苑龙凤团茶走向衰退的情景。又经过数百年,连制作龙凤团茶的工艺都失传了。
22、上述为宋代北苑龙凤团茶兴盛时期的情景。
23、即龙凤团茶。
24、及至朱元璋的天下安定之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下诏罢造龙团,这龙凤团茶遂成了历史的绝唱!
25、北苑龙凤团茶每年上贡有十纲:第一纲叫试新,第二纲叫贡新,第三纲有十六色,龙团胜雪、万寿龙芽、御苑玉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龙凤英华、玉除清赏、承平雅玩、启沃承恩、云叶、雪英、蜀葵、金钱、玉华、寸金、白茶,第四纲十二色:无比寿芽、宜年宝玉,玉清庆云、无疆寿龙、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瑞雪翔龙、长寿玉圭、香口焙、兴国岩、上品拣芽,新收拣芽,第五纲有十二色:太平嘉瑞、龙苑报春、南山应瑞、兴国岩小龙、兴国岩小凤、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无比寿芽、瑞雪翔龙、?谷先春、太平嘉瑞、长寿玉圭,以下五纲从小团到大团而止。
26、制茶业是铅山的传统产业,北宋,铅山的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等就是贡品。
27、龙凤团茶”是北宋的贡茶。
28、北苑龙凤团茶,是我国茶叶生产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星。龙凤团茶又分为大龙团、大凤团和小龙团、小凤团等四种。
29、宋代名茶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凤团茶是宋代贡茶的主体。
30、蔡襄制好茶,致使苏东坡喜欢“龙凤团茶”,产生千古名句。
31、至此,北苑龙凤团茶的上贡时间历经五代(闽国、南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共458年。作为贡茶的龙凤团茶极为珍贵,即使朝廷官员也不易得,如蒙皇上赐茶,便是十分恩宠了。
32、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
33、随着饮茶方法的变化,龙凤团茶逐渐被散茶代替。
34、北苑在建州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所产龙凤团茶专供皇家,是有宋一代最脍炙人口的名茶。
35、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北苑设御焙,制作龙凤团茶上贡。
36、就在北苑龙凤团茶寿终正寝时,武夷茶却以新工艺新产品而兴起。
37、003为什么说乌龙茶的前身是龙凤团茶?
38、龙凤团茶又分为大龙团、大凤团和小龙团、小凤团等四种。
39、丁谓,蔡襄不仅亲自督造龙凤团茶,而且还亲自撰写茶学专著。
40、凿字岩”石刻为考查北苑贡茶(龙凤团茶)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