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仪:hàn guān y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见“ 汉官威仪 ”。

1、《初学记》卷十二引汉应劭《汉官仪》:“谚曰:‘居代不谐,为太常妻。
2、《汉官仪》卷上:“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
3、○索隐按:汉官仪天子属车三十六乘。
4、《汉官仪》,二卷。
5、应劭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6、⑴汉官仪曰:“黄门鼓吹百四十五人。
7、《汉官仪》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
8、《汉官仪》曰:御史中丞二人,本御史大夫之丞。
9、李贤注引《汉官仪》:“口实,膳羞之事也。
10、李贤注:“《汉官仪》曰:‘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
11、且盛陈汉官仪卫以激厉之,国人羡慕。
12、宋许?《彦周诗话》:“然前辈杨、刘、李、宋最号知僻事,岂不知读《汉官仪注》而疑之耶?
13、《汉官仪》卷下:“太山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馀盘,经小天门、大天门。
14、《汉官仪》曰:‘天子建侯,上法四七也。
15、李贤注引《汉官仪》:“驺骑,王家名官骑。
16、见汉应劭《汉官仪》卷上。
17、应劭汉官仪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
18、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
19、《汉官仪》中甚至明文规定三公遇尚书令、仆射、左右丞须回车豫避。
20、应劭《汉官仪》曰:“尚书入直台廨中,给侍史一人,女侍史二人。
21、汉应劭《汉官仪》卷下:“正旦饮柏叶酒上寿。
22、应劭汉官仪曰:天子父事三老。
23、李贤注引《汉官仪》:“中黄藏府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
24、李贤注引《汉官仪》:“(侍中)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
25、汉应劭《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铜印。
26、汉官仪曰“屯骑、越骑、步兵、射声各领士七百人。

27、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
28、冯浩注引《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
29、李善注引《汉官仪》曰:“斑剑者,以虎皮饰之。
30、⑴汉官仪曰:“?字伯游,豫州襄城人也。
31、应劭《汉官仪》云:“孝武卓帝元狩四年,令通官印方寸大,小官印五分。
32、李贤注:“《汉官仪》曰:‘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囊。本纪注解:《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
33、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京兆。
34、⑴汉官仪曰:“宗正卿,秩中二千石。
35、《汉官仪》载:“中常侍,秦官也。
36、李善注:“《汉官仪》:‘汉有五营。
37、扬?千秋儒者事,汉官仪后一书成。
38、曾辑应劭《汉官仪》一卷,仅十六条,且无出处。
39、墓志“糜烂之蜀,自是复见汉官仪矣。
40、奉天子法驾,○索隐汉官仪云:“天子卤簿有大驾、法驾。
41、《汉官仪》记载,“皇后以椒涂壁和椒房,取其温也。
42、【东汉】许训公,字季师,汝南平舆人,(见汉官仪)。
43、胡元亡汉,运不及百年,去古未远,衣冠制度仍用汉官仪。
44、《汉官仪》:“吏秩二千石以上,银印龟纽,其文曰章”。
45、汉?应劭《汉官仪》:“典职杨乔纠羊柔曰:柔知丞郎,雁行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