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宜:wéijūnyí 基本解释:作家。北京人。女。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青年》总编辑,《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著有短篇小说集《女人集》、中篇小说《洗礼》、散文集《似水流年》等。●详细解释:作家。北京人。女。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青年》总编辑,《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著有短篇小说集《女人集》、中篇小说《洗礼》、散文集《似水流年》等。
1、韦君宜《忆西榆林》:“这种柳树最容易成活,砍下枝子插在地里就长。
2、在离开晋西之前,韦君宜与苏展之间感情隔膜已难以愈合。
3、韦君宜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4、一曲歌终千绪绕———悼念韦君宜同志张锲韦君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两个月了。
5、的《月芽儿》这样的名家名片,韦君宜的处女作刊于此,自然令人瞩目。
6、韦君宜亲历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7、韦君宜小说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她对历史、对现实深刻的开掘和深切的思考。
8、看来韦君宜这时更多的是从课内外的阅读中感悟人生、思索人生。
9、如:谌容(《人过中年》)、张炜(《你在高原》)、韦君宜(《露沙啊,路在哪里》)、魏巍(《心程》)、周而复(《雾重庆》)、黎汝清(《故园暮色》)等等。
11、韦君宜在北京叔叔家里读完小学二年级时去长春,入了当地的铁路子弟小学三年级。
12、韦君宜,原名魏蓁一,1935年在清华读书时投身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中国共产党。
13、韦君宜《<似水流年>后记》:“我不喜欢专门弄粉调朱的散文,大概该属于一个‘载道’派。
15、标志着韦君宜早期小说创作的可喜收获。
16、当时,韦君宜、杨述认为这不过是绥德的党在胡搞,延安绝不至于如此。
17、晋西北的那段岁月依然萦绕于韦君宜的脑际,她萌发了创作的欲望。
18、韦君宜的思想是激进的。
19、韦君宜原名魏蓁一,1917年农历10月26日出生于北京,为家中长女。
20、两个短篇标志了韦君宜文学创作的新起点。
21、经考试韦君宜插班升入了北京实验小学(今师大附小的前身)六年级。
22、从1949至1966年,先后担任过主编、副主编的有茅盾、艾青、丁玲、邵荃麟、严文井、秦兆阳、葛洛、张天翼、陈白尘、韦君宜、李季等;先后担任过编委的有何其芳、赵树理、周立波、沙汀、袁水拍、胡风、吴组缃、艾芜、魏巍、谢冰心等。
23、待兴县敌人退去,战事稍停,韦君宜与康琳又渡黄河奔向晋西。
24、从此,韦君宜步入了她人生道路新的里程。
25、和新诗相比较,韦君宜的旧体诗显得颇有功底,这可能得益于举人外祖父对她的指点。
26、八十二岁的韦君宜大姐应是其中之一。
27、后来韦君宜第二次去晋西北时还曾与他共过事。
28、八年的岁月对人生不算短,在喜悦之余,韦君宜也流露出了木兰归里的心情。
29、两篇散文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行文酣畅,显示了韦君宜散文创作的基本风貌。
30、韦君宜编辑5期(中国青年出版社后派黄照来接替了她的工作,共出版到二卷六期停刊)。1948年韦君宜与杨述参加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筹备工作,主要负责《中国青年》的复刊。
31、韦君宜1947年冬“潜入北京”有诗云“化鹤归来丁令威,豁眸似梦喜兼悲”。
32、韦君宜也从家中的藏书吸吮着文化、精神的营养。
33、大变革前奏中的韦君宜,在敏感着时代前进脚步的同时,还只是一个很知道
35、思痛录》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韦君宜,享年%)岁。
36、韦君宜,原名魏蓁一,1917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
37、韦君宜诸前辈。
38、《思痛录》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韦君宜,享年8 4岁。
39、这段短短的经历,使韦君宜的学习和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前苏展给韦君宜留下一封信,这第一次婚姻便这样结束了。
40、韦君宜被编在哲学组,学习《辩证唯物论教程》等书籍。
41、在此执教不到一年,已经作了母亲的韦君宜与杨述被调到绥德地委。
42、这次下乡宣传对韦君宜的触动极深。
43、在编辑部里除了组稿、发稿工作,韦君宜曾发表数篇文章。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