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舍

爱造句 3年前 (2022-06-03) 新词造句 100 0

次舍:cì sh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止息之所。《周礼·天官·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庶子卫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次,其宿卫所在;舍,其休沐之处。”《周礼·天官·宫正》:“次舍之众寡。” 孙诒让 正义:“凡吏士有职事常居宫内者为官府,官府之小者为舍。其官府本在外而入内治事,或无专职而入共守卫,使令暂居更直者为次……凡次,多在路门外,应门内,近治朝之处;舍则当在应门之外,皋门之内,与次不同处也。”《汉书·吴王刘濞传》:“治次舍,须大王。” 颜师古 注:“次舍,息止之处也。” 清 恽敬 《杂记》:“云气乍聚乍散,不繫次舍。”2. 息宿;止息。 唐 刘禹锡 《天论中》:“夫舟行乎 潍 、 淄 、 伊 、 洛 者,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

1、兼宿度乖舛,次舍违方,若曰之诚,责归元首,愧心斯积,驭朽非惧。画法是按古法,以天球北极为圆心,

2、帝益信因果,三次舍身于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释御服,持法衣,亲为四众讲《捏盘经》、《三慧经》,群臣以钱亿万奉赎,表请还宫,三请乃许。

3、《文选?左思<魏都赋>》:“楸梓木兰,次舍甲乙。

4、笃信佛法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布施天下僧众,造桥建庙,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无量。

5、五二七年(南梁皇帝萧衍第一次舍身同泰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即位。

6、五二九年(萧衍第二次舍身同泰寺),《查士丁尼法典》完成。

7、出处:汉?焦延寿《易林?鼎之噬嗑》:“东行西步,失其次舍。

8、她一连声道指挥部下,驾驭剑光,在前方拦截,逼得白虹紫电带着属下,数次舍生忘死的硬拚,给自己的战船杀出血路。

9、一生曾四次舍身同泰寺,群臣为赎回帝王之身,须纳巨额金钱入寺库,但实际却导致帝王私寺集赎钱之结果。

10、应有四次舍身同泰寺的纪录)。

11、每太子次舍宿止,良娣必居其前。

12、诸河西僧人有妻子者,当差发、税粮、铺马、次舍与庶民同。

13、疏:“必於八所以为次舍者,相徼察来往,候望皆便,故次舍皆八也。

14、昭明太子的父亲梁武帝,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僧。

15、竹马之交,一直暗恋着郭解,屡次舍身相救,并与萧音誓不两立,但是最后终被郭、萧两人坚贞的爱情而感动,只身浪迹江湖,不知所去。

16、所载恒星及五星次舍占说,皆颇明晰,而绘图舛错者多。

17、凡星不循常度,乱入次舍为凌犯。

18、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

19、《文选?左思<魏都赋>》:“於后则椒、鹤、文石,永巷?术,楸梓木兰,次舍甲乙。

20、危急关头曾几次舍生忘死保护部属。

21、次舍身同泰寺为奴,每次又由群臣公卿凑足一万万钱或两万万钱将其赎回。

22、梁武帝深通佛学,常大兴寺庙,曾四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

23、楸梓木兰,次舍甲乙。

24、左角、右角,两曜之所巡行;阴间、阳间,五星之所次舍。

25、臣子之分,死生以之,望不议于亲巡,庶靡劳于天步,今聆圣诲,将决亲征,且一人既行,百司景从,次舍驱驰,郡县供馈,劳费滋甚。

26、一百五六郎内疚的哭起来:一次舍不得吃完。

27、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南朝梁王台卿《奉和望同泰寺浮图》:“仪凤灵乌,金盘代仙掌。

28、是故吏制立,则百官叙矣;户制立,则国计定矣;礼制立,则化理成矣;兵制立,则防御之计得矣;刑制立,则百司无违度矣;工制立,则官府次舍、河防桥道之类举矣。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