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郎:zhīl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道诚《释氏要览·称谓》。2.指晋代高僧支遁。明沉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其时雪浪洪恩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有支郎畜马剪隺之风。”清曹寅《寄题东园》诗之七:“支郎偏爱马,处士独怜鹤。”参见“支公”。3.泛称僧人。唐郑谷《重访黄神谷策禅者》诗:“初尘芝阁辞禪阁,却访支郎是老郎。”前蜀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悵问支郎。”★三国高僧支谦,细长瘦黑,眼白多而睛黄,博览梵籍,时谚云:「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见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五》。后以支郎泛称和尚。唐.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酒薄恨浓消不得,郤将惆怅问支郎。」
1、支谦身材细,皮肤黑,眼珠黄,时有民谣谓之:“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2、唐权德舆《尚书度支郎中赠右仆射裴公神道碑》:“义夫以之感激,王旅以之震跃。
4、迁太府寺丞,寻迁度支郎中。
5、时从仙侣游,或迓支郎谒。
6、出处: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7、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8、迁度支郎中,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9、子文纪,武平末度支郎中。
10、弘宣时为度支郎中,有善书名。
11、示例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
12、由于陈希亮以身作则,教育有方,儿子们个个也很有出息,长子官至度支郎中、次子为滑州推官,三子是大理寺丞,四子虽然从未出仕,但他轻财好义,乐于助人,还是当时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挚友。
13、米芾《宝章待访录》云:《乞米帖》“真帖楮纸在朝请郎苏处,度支郎中舜元子也。
14、乾元元年加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创榷盐法。
15、《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16、明帝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转尚书度支郎,迁右丞,兼比部郎,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免。
17、其后以诸行郎官判钱谷,而户部、度支郎官失其职矣。
18、出处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王公行状》:“苟遇物持平,轻重判然于中矣。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