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止:liúzh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停留;居住。汉王充《论衡·效力》:“孔子周流,无所留止。”北周庾信《齐王进苍乌表》:“无令赤凤留止,偏为瘞玉之歌。”清王士禛《居易录》:“许欲留止,寻伉儷之好,不可。”2.挽留。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尚可顾问委以事者,虽求退罢,无不殷勤留止。”
1、若山见之,尽礼回敬,留止月余。
2、次指旅途中的停留,也代指途中停留止宿的处所。
3、不久,道信欲往衡岳,路次江州(今江西九江)时,“道俗留止庐山大林寺”。
4、式遂留止?次,为?坟树,然後乃去。
5、又:“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6、孔子说:“均平是水留止时的最佳状态。
7、唐韩愈《论孔?致仕状》:“年虽八九十,但视听心虑苟未昏错,尚可顾问委以事者,虽求退罢,无不殷勤留止。
8、清王士?《居易录》:“许欲留止,寻伉俪之好,不可。
9、上欲纳其奏,虑正己未可诚信,以计逗留止之,未有其辞,延问宰相。
10、《素问?离合真邪论》:“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
11、北周庾信《齐王进苍乌表》:“无令赤凤留止,偏为瘗玉之歌。
12、会稽的“稽”,《说文》:“留止也”。
13、正当新率大军进发烟台时,清帝退位,遂留止南京。
14、上其巅,作祠舍,留止其旁,绝其二间以自固。
15、妇谓女曰:“毕郎与有夙缘,即须留止。
16、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17、《内经》所谓恶血不泻,杯以留止,日以益大,可导而下是也。
18、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19、太渊为手太阴肺经之原穴,是其脉气深入留止之处。
20、原穴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21、《论孔?致仕状》:“自古以来及圣朝故事,年虽八九十,但视听心虑,苟未昏错,尚可顾问委以事者,虽求退罢,无不殷勤留止。
22、有僧乞食,留止累日,尽心檀施。
23、孛秃知其为帝所遣,值日暮,因留止宿,杀羊以享之。
24、数十日,梯道四闲成,上其巅,作祠舍,留止其旁。
25、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
26、清厉鹗《游摄山栖霞寺留止三日得诗》之三:“谁为?名者,更凿青云梯。
27、王冰注:“言邪之新客,未有定居,推针补之,则随补而前进;若引针致之,则随引而留止也。
28、能留止刚健,这是大正。
29、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尝于芙蓉殿前裸袒相逐,又于凌云台曲施帷,见九亲妇女,芳临宣曲观,呼小优郭怀袁信,使入帷共饮酒。
30、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31、生命的到来不能推却,生命的离去不能留止。
32、积四五年,忽曰:“我谪降人间十余载,因与子有缘,遂暂留止。
33、至顺天门,且欲佩鱼及仪物自从,引伴高宜禁之,不可,留止厩置一夕,绝其供馈。
34、遂留止冢次,修坟树,然后去。
35、孔子说:“均平是水留止时的最佳状态。
36、穴属肝经,为肝脏原气留止之处。
38、【解释】停:停留止息;峙:耸立。
39、《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40、立不可留止,则视其所携皮囊,乃人首耳。”颜师古注:“留行,谓留止军,废其行。
41、西征谢晦,使公主留止台内,总摄六宫。
42、会学使案临,城舍价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归。当时奉命出使大宛的冯奉世及其随从人员正留止鄯善。
43、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44、龙入马厩因留止,便移辰上第五筹,安午上。
45、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入也。
48、定义: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的特定穴。
49、“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50、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
51、公愈喜,似获古物,乃命衙庭小将,代押留止别馆。
52、题中的“归次”是归途停留止息的意思。
53、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54、【解释】:停:停留止息;峙:耸立。
55、后留止省内,?心知祸及,遂肆丑言。
56、汉王充《论衡?效力》:“孔子周流,无所留止。
57、魏帝留止阌乡,令帝讨之。
58、留止以至倒退。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