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

爱造句 2年前 (2022-05-31) 经典造句 113 0

书院:shūyuàn 基本解释:[academyofclassicallearning]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详细解释:1.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玄宗开元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2.宋至清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元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明清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清光绪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宋王应麟《玉海·宋朝四书院》、宋洪迈《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书院shūyuàn[academyofclassicallearning]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  书院为我国新教育实施前重要之教育机构,始于唐,盛于宋,终于清末。  书院之名始于唐;原系官方修书、校书、藏书及皇帝读书之地。据〔新唐书·百官志〕「集贤殿书院」条,玄宗改乾元院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一年(723)春,放大明宫光顺门外造丽正书院,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参见「丽正书院」)。玄宗曾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参见「经筵」)。清袁枚〔随园随笔〕云:「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晚唐时,部分私人隐居读书之所,亦名之书院。此事〔全唐诗〕中屡见,时约在唐德宗贞元以后。书院至五代,始见讲学事,如庐山白鹿洞书院(参见「白鹿洞书院」)。  书院之制,盛于宋代;惟两宋兴起之原因不同。北宋书院之产生,除因五代世乱官学末兴外,一说主张是受到佛教禅宗丛林制度影响,另一说则主张是上承唐代修书、读书之地,进而授徒讲学,与佛教禅林制度无关。至于南宋书院产生之因,主要是由于官学教育成效不彰,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及士子寄食之地,以及对禁道学(理学)之反动。  书院之发展,北宋时主要在宋初,可考之六大书院分别是: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及茅山书院(参见「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仁宗庆历兴学后,书院便不振(参见「庆历学制改革」)。至崇宁末更尽废。南宋时,以理宗朝创立最多,宁宗朝次之。书院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及湖南四省。  宋之书院,创设者多为私人,少数为官立;其宗旨在进德修业,而非求科举功名。讲学、藏书及供祀是其三大事业。书院之设立,是将以往私人讲学形成有组织的教育机构,由山长主之(参见「山长」),另有副山长、讲书、说书、堂讲、斋长或助教等职事助之。其经费主要来自私人捐拨或官拨之田产,或官捐之俸禄。书院所授内容,仍以儒家经典为主,理学家着重四书,吕东莱等重史学。教学方法,有讲演、讲会、高第相授及自学等。书院教育,颇重学生人格陶冶,朱熹所订〔白鹿洞学规〕(参见「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后世采用。书院教育之主要精神有三:(1)摒除功利思想,为学但求放心;(2)注重师生伦理关系;(3)注重自由讲学。  宋代书院对后世之主要影响有二:(1)在官学制度外,另建立一种私人教育机构之典型;(2)促使后世理学之发达。  书院之制,元、明、清因之,惟其性质已由私立转为官立;前述三项精神,亦日渐消失。元代书院,据〔元史·选举志〕,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令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书院设山长一员及直学,均系官派。此为书院官学化之开端。明初,仍沿元制;直至武宗正德与世宗嘉靖间,私人讲学之风始盛。但随之而起者,却是四毁书院。据〔续文献通考·学校考〕,首次是嘉靖十六年(1537),御史游居敬疏斥南京吏部尚书湛若水,倡其邪学,广收无赖,私创书院,上令所司毁其书院。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四月,应吏部尚书许赞之请毁书院。第三次是神宗万历七年(1579),阁臣张居正封闭全国书院,以整顿吏治及教育。第四次是熹宗天启五年(1625),宦臣魏忠贤毁京师首善书院,而天下书院与之俱毁。  书院至清代,据〔清史稿校注?选举志〕,清初监于明东林党祸,讲学之风不盛,世祖顺治九年(1652),谕不许别创书院,群聚结党,空谈废业;至十四年,始稍有书院立。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则更谕令各省省会设书院,并各赐银一千两;其禁始弛。又同书〔德宗本纪〕,清末德宗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申戌,诏改直省各属书院为兼习中西学校,以省书院为高等学,郡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书院为小学。书院之制,至此告终。--作者:周愚文★旧时私人讲学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文开书院。★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三国演义.第二○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1、出现了白鹿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著名书院。

2、青年时代入江阴南菁书院求学。

3、景区内著名景点有禹王宫、白乳泉、卞和洞、望淮楼、灵泉、圣泉、台桑、涂山、系马石、旷览石、卧仙石、启母石、圣泉、禹会村、荆山、荆涂山峡、荆涂大桥、三圣宫、含美学堂、涡口及农家乐禾泉农庄等。《嵩山秘笈》共6集,以嵩山文化为主线,提取元古上古至明清的神话史说、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等素材,讲述了帝王相争、启母石传说、忽必烈建观星台、大唐宫变传奇、宋朝书院、少林寺等经典历史文化故事。

image.png

4、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起,先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继续深造,弃八股文,研究“西学”。未几,邱松南中举,便资助他入江阴南菁书院研究经学,并以爱女许配他,当时,他只二十岁左右。

5、他们包括6位校长或其代,分别来自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青衣分校宝血会上智英文书院皇仁书院顺德联谊总会梁?琚中学圣类斯中学及英华女学校。

6、宋初,继全国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之后,北宋末年在平定州城西南八里,山明水秀的冠山上建起了“冠山精舍”,书院属民间私办。

7、同时,由校董会制定成立新书院的指引中亦有明言,现有书院如不增加收生而希望提高入宿比例,大学会在妥善照顾新增的三千名学生后,协助有关书院筹募经费,加建学生宿舍。

8、父与俦仍在紫泉书院讲学,友芝随读,结识不少师友,受益非浅。

9、当时,漳南书院草创未就,仅建成“习讲堂”一处。

10、城东早春、独不见、相和歌辞?乌夜啼、相和歌辞?大堤曲、琴曲歌辞?别鹤、杂曲歌辞?独不见、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题赵孟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夏日、送李虞仲秀才、和卢谏议、奉酬窦郎中早入、野园献果呈员外、杨花落、月宫词、赠从弟茂卿、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胡姬词、春日有赠、襄阳乐、关山月、长城闻笛、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送殷员外使北蕃、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秋日题陈、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题表丈三大夫书斋、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登宁州城楼、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供奉定法师归安南、池上竹、长安春游、早朝、赠张将军、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送人过卫州、寄中书同年舍人、酬于驸马二首、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寄江州白司马、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酬卢员外、古意赠王常侍、送裴中丞出使、送绛州卢使君、赠李傅、上裴中丞、和人与人分惠赐冰、观打球有作、早春即事呈刘员外、送司徒童子、寄昭应王丞、酬崔博士、酬裴舍人见寄、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赠史开封、奉寄通州元九侍御、赠浑钜中允、重送胡大夫赴振武、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奉和裴相公、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张郎中段员外初直翰林报寄长句、奉酬端公春雪见寄、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元日观朝、题贾巡官林亭、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邵州陪王郎中宴、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寄赠田仓曹湾、上刘侍中、赠侯侍御、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赠邻家老将、和吕舍人、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题范阳金台驿、寄薛侍御、折杨柳、雪中听筝、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二首、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僧院听琴、和武相公春晓闻莺、唐昌观玉蕊花、山中主人、太原赠李属侍御、崔娘诗、秋日登亭赠薛侍御、石水词二首、答振武李逢吉判官、宫燕词、赠崔驸马、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临水看花、观妓人入道二首、方城驿逢孟侍御、题清凉寺、酬令狐舍人、和令狐郎中、送太和公主和蕃、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失题、春日题龙门香山寺、寄申州卢拱使君、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送李舍人归兰陵里、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句、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赠陈判官求子花诗(魏府出此物)。

11、范夫相为永嘉场进行近现代教育的第一人(1892?1956)原名叫张肇麟,家乡叫他范夫相,龙湾区永兴街道祠南村人1904年当他只有13岁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考取了秀才,他得了第九名张肇麟在19岁时入温州师范学堂学习,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罗山书院基础上创办了永嘉县立第二高等小学(简称二高),即现在龙湾区永兴一小。

12、最喜南泉遗法窟⑦,无生重契有南州⑧。遗法,建书院以教士。

13、奏建格致实学书院于味经书院东。

14、正式定名为心光书院并于教育署注册。

15、宣德四年(1429年),商辂燕游时为江南四大书院之一、理学家朱熹、吕祖谦曾在此讲学的包山书院,因留恋美景、仰慕朱吕而误了行程,借宿于当地石匠张卯生家。

16、(Richard Wilhelm)创办礼贤书院。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

17、而这种山脚林间的书院,安藏着读书人真正的家园。

18、同时命硇洲岛为翔龙县,并创办翔龙书院。

19、逸夫书院海山抱弦歌不绝二十年

20、乔林书院(又名书院子):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东崖公所建即公祠。

21、晚年在惠州主讲丰湖书院。

22、常邀永嘉学派的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和永康学派的陈亮等来书院切磋探讨学问。

23、南宋书院兴盛,著名的亦有四: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24、小规模书院在建立亲切融和的师生群体,及提供关顾辅导和全人教育方面,更能发挥作

25、雷殷5岁启蒙,9岁学作文,14岁入甲峰书院,16岁入南宁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毕业。

26、1996年获中国紫云书院杯书法大赛优秀奖。

27、清乾隆五十年(1785)西宁知县冷文炜将城南郊之古南寺改建为书斋房舍,后于其东辟地为射圃,建成书院。

28、嵩阳书院名列其中。

29、今若取义,鄙意可名为复性书院。

30、越州是爨文化的发祥地,被康有为先生誉为“正书古石第一”的爨宝字碑出土于越州镇杨旗田村,榕峰书院“朱子格言”屏门现存越州示范小学,何氏祠堂、八角井、四合院等文物古迹保存完好,洞经、龙狮舞、花灯等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扬

31、联合书院教职员联谊会学业优异奖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梁省德学校

32、尼山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县城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原名尼邱山,因避孔子讳而改名为尼山。

33、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于河南省嵩山地区,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

34、河南省商丘市的应天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

35、父石山明经,矢志勤学,以木为枕,鸡鸣而起,学务经世,不囿于章句,设塾于玉尺书院。

image.png

36、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

37、周边的绿化园景将与二帝书院和泝留园形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38、卷一所存海州合境全图、板浦场图、中正场图、临兴场图、戽水扫盐图、淮北产盐行盐疆界分图、票盐过坝渡黄图、淮北走私道路图、新建三场税库图、重建义仓图、新建敦善书院图等十分宝贵。

39、《哑女告状》《秦香莲》《红叶题诗》、《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等。

40、比如,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成立时就“建学舍百五十间,聚书千卷。

41、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说的就是应天书院。

42、1892年到武昌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讲授数学。

43、清嘉庆元年(1796)知州赵洵以州城内紫阳书院地临街衢,往往借作驿站,而移建于儒学西旧射圃地,以唐乾阳楼故号为院名。

44、冠山书院中现存明清两代碑碣石刻还有不少,如汪藻的《冠山名贤书院》诗碑、陈凤梧的《游冠山书院》诗碑、孙毓芝集柳玄秘塔五言诗刻石、乔宇的《雪中访左丞吕公书院旧址》诗碑、白金的《新建高岭书院记》碑和傅眉的五言诗刻石等等,其中乔宇诗碑最被后人称道。

45、并撰《归儒书院碑记》记其事。

46、新加坡有朝一日若出一名诺贝尔得奖人的话,不难想象这名得奖人的母校将会是华侨中学公教中学圣尼各拉女校前南洋大学等。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莱佛士书院英华中学圣约瑟书院维多利亚中学国家初级学院等英校培育出一个诺贝尔得奖人的可能性,毕竟这些英校培育了新加坡一些顶尖的人才!直到这个星期,公教中学的老校友林延龄医生新加坡全国心脏中心主任到北京来找我,并带来了关于崔琦教授的报章和杂志剪报,我才开始明白崔教授赴美国之前的少年形成时期是在香港度过的!

47、罢官后,地方人士挽留,嘉庆二十一年主讲山西晋阳书院。

48、1896年至1901年,张之洞聘缪荃孙主持江苏江宁钟山书院,当时南京为东南大都会,学者聚集,“故家藏庋,时时散出,苏沪密迩,估客奔辏,所收旧籍、金石、书画乃益富”。

49、山东省安丘市西南山区中,怀隐着一处景致幽雅香火鼎盛的传统古文化旅游名胜城顶山公冶长书院。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