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贤

爱造句 3年前 (2022-05-30) 经典造句 262 0

遗贤:yíxi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寧。”唐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遗贤一一皆羈致,犹欲高深访隐沦。”明沉榜《宛署杂记·志遗八》:“即古圣帝明王之世,必有遗贤。”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以言野无遗贤,则所遗无量;以言取士必得,则所得仅半。”2.谓弃置贤才。《商君书·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綯之遗贤也。”宋柳永《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3.犹先贤。《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三国魏曹操《善哉行》:“伯夷叔齐,古之遗贤。”唐苗晋卿《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继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过想遗贤。”

1、清?褚人获《坚瓠馀集?杂流登第》:“不知此例废於何时,使杂职遗贤,不克躬逢盛典,为可憾也。

2、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3、黄纸除书犹到汝,固知清世不遗贤。

4、《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5、长安冬欲尽,又送一遗贤。

6、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7、清戴名世《<傅天集>序》:“今天子仁圣,迈于成周,搜奇拔滞,銮舆所至,无遗贤焉。

8、毛主席曾称赞其“野有遗贤”。

9、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10、明代暂遗贤,谄佞众女①,毁谤欺侮,可曾惧怖!

11、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

12、【冬暮送人】长安冬欲尽,又送一遗贤。

13、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

14、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

15、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16、《旧唐书?高骈传》:“且唐虞之世,未必尽是忠良;今?野之间,安得不遗贤彦。

17、诏告天下,举遗贤。

18、唐韩愈《送灵师》诗:“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

19、虽曾属意台臣,力为雪涤,然不能招遗贤於?轴,致逸足於衢逵。

20、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出处】:《尚书?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

21、三国魏曹操《善哉行》:“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22、野无遗贤”,是古人对太平盛世人文状况的一种理想其实很难达到。

23、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公荐》:“草泽卑位之间,恐遗贤俊,宜令兵部即作牒目,徵召奏闻。

24、朝多君子,野无遗贤”。

25、曾师从民国遗贤阴玉椿老先生学习儒学经典。

26、以三才子怨望,即知之遗贤也。

image.png

27、同“野无遗贤”。

28、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29、《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注明代暂遗贤,另有作千古暂遗贤,详见《乐章集》。

30、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31、扬雄《司空简》:“昔在~~,班禄遗贤。《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32、出处《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33、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

34、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

35、上对下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考其绩,让事实说话,让政绩说话,让群众公议,使能者在位,野无遗贤。

36、所以自入北京伊始,便多次下诏各地征聘“山泽遗贤”。

37、为继承父志改革,上疏皇帝“亲大臣、录遗贤、奖外吏、核边饷、储将才、择边吏”六事,未被采纳。

38、一人之鉴易限,天下之才难源,以易限之鉴,镜难源之才,使国罔遗贤,野无滞器,其可得乎?

39、但他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

40、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

41、《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image.png

42、十月,命吴琳、魏观持币帛求遗贤于四方

43、李林甫主掌锉选,皆使落第,上表称贺为“野无遗贤”。

44、*注明代暂遗贤,另有作千古暂遗贤,详见《乐章集》。

45、宋范仲淹《贤不家食赋》:“上既谐於辅圣,下绝见於遗贤。

46、yíxiánㄧ?ㄒㄧㄢ?遗贤(遗贤)(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

47、当事者若能矫其弊而反其政,则朝无幸位,而野无遗贤矣。

48、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49、宋柳永《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50、使国罔遗贤,野无滞器,其可得乎?

51、唐尧又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

52、药师尝奏裕有怨望,至是赏之云。”以三才子怨望,即知之遗贤也。

53、大禹谟》:“若允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贤宁。

54、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55、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56、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以言野无遗贤,则所遗无量;以言取士必得,则所得仅半。

57、逸民隐士尽罗致,野乏遗贤慰圣衷。

58、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咸举。

59、清戴名世《<傅天集>序》:“今天子仁圣,迈於成周,搜奇拔滞,銮舆所至,无遗贤焉。

60、书中典故依次为:寝门视膳、膳斥鲍鱼、振贷贫民、丹书受戒、听朝四辅、桐叶封虞、亟用贤人、戒君节饮、善言格天、自结履系、夫妇如宾、?相献规、廷理执法、仁言动众、因乐求贤、得贤弭盗、?器示戒、金人示戒、贱货尊贤、泣思直臣、询求政术、诛绝佞人、咨访相材、式闾礼土、政术谕下、雨不失期、旌贤去奸、敝?待功、井窥示警、教子务学、条陈故事、嘉奖勤学、下车问疾、遣使质疑、爱惜郎官、?物喻政、礼聘遗贤、师事名贤、教子读书、伤指自悲、运甓习劳、不卖的卢、观获进规、投签警寐、引矢喻政、开馆亲贤、习射殿廷、崇师问道、上书减膳、观图自警、煮药然须、克己任贤、奖劝循良、乐受格言、散遣宫人、遵守旧章、谕字知非、常读论语、梵香告天、借事纳忠。

61、太傅上庸王,明德茂亲,光辅王室;车骑大将军吴王,雄略冠世,折冲御侮,其余文武,率皆称职,英才济济,野无遗贤。

62、,网罗在野遗贤到朝中做官。

63、明沉榜《宛署杂记?志遗八》:“即古圣帝明王之世,必有遗贤。

64、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65、害怕贤才入选不利他把持朝政,于是从中作梗,搅了局,致使无一人及第,反而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

66、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67、清廷寻求明朝遗贤,有人保举他,他谢病不出。

68、李林甫嫉贤妒能,却狡辩道“野无遗贤”。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