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yī pi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一个部分;片面。《荀子·天论》:“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 宋 曾巩 《<新序>序》:“及 周 之末世,先王之教化法度既废,餘泽既熄,世之治方术者,盖得其一偏。”《金史·叛臣传·窝斡》:“乘势麾军击其一偏,贼遂却。”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2. 偏于一个方面的。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一书》:“仁明足以照临羣臣一偏之论。”《宋史·刘述传》:“ 安石 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这都是一偏的话。”

1、近代以前,曹家渡是吴淞江畔一偏僻渡口
2、尊魏抑唐,或尊唐抑魏,都是一偏之见,不可为训。
3、但产生这一偏差的深层次原因却是国企改革的落后? ?股份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的三大顽疾,使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和资产所有者职能上产生混淆,以“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身份去制定减持规则,在减持的战略和战术上难免出现失误。
4、其论专主於补益,未免一偏。
5、他一生热爱中医事业,治学严谨,造诣精深,师古不泥,敢于创新,既注重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又善于学习历代医家学术经验,不执一偏之见,博采众家之长。
6、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在y方向上加一偏置磁场来实现分束比可控的新颖原子分束器,并从磁场分布和导引中心轨迹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基于u -型载流导体所构建的原子分束器的分束机制。
7、盖先朝以猛而致败,自当济之以宽,然宽猛皆一偏之术,俱未免于有弊,惟大中至正,不刚不柔而后可也。
8、传》古先哲皇大道,历世咸备,学业源流,揆诸一孔,非一偏之见,一曲之书。
9、终随一偏之失”,褒贬分明如黄庭坚者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10、氯乙烯一偏氯乙烯共聚物
11、等硬杂烘烤出来的外皮硬且艮,内芯软松的“大列巴”细品起来,面香、酒香、盐香、果木香、乳酸香,香气沁人,不过第一次吃你可能不太习惯它酸酸的味道,但几次下来也许就真的喜欢上了那独特的酸香。近几年来,万盛园公司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已经从单一偏咸,包装落后的状态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模式,同时吸收外地制作工艺,开发了低盐香辣甜等系列产品,成为调剂人们饮食结构的开胃健食佐餐小菜。
12、顾培庚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辄视为大法之前因,培庚思矫其俗,势自不得不斥前古悬拟夸大之风,而一偏于内籀,则其不崇外籀(62)之事,固非得已矣。
13、虽只是一偏之见、一家之言,但也不乏闪光之处,读来饶有趣味,值得借鉴。
14、从建筑规模上来看,又可分为一间房、二间房、三间房,正三间两偏手,正二间两偏手,一间一偏手等普遍建筑形式。何罗不禁色变,自思骑虎难下,还想闯进武帝寝门,偏偏手忙脚乱,误触宝瑟,堕地有声,武帝所闻之异响,从此处叙明。
15、有外交人士对此评论道,这一偏激得异乎寻常的抗议使得外界对经济和军事力量增长后的北京将会如何举动更加不确定。
16、只有宽待学生,才能全面、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对其表扬或者批评不会出现“一偏之见,一偏之论”。
17、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18、夏季的东南季风对这一偏转有直接的贡献,潮汐作
19、对于在太空中移动小行星,你必须万分小心,”他补充说,否则一偏转却可能无意中使阿波菲斯朝向地球。
20、无奈,只好在家中找一偏僻的住室,读道书,静养炼。
21、《上孝宗第一书》:“仁明足以照临?臣一偏之论。
22、树枝一弯,我能感到梯子一偏。
23、凡言事者,非一材一艺、一偏一曲之谓,自入孝出弟、爱众亲仁、立身行己、遇人接物,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开物成务、体国经野,大之礼乐刑政之本,小之名物度数之微,凡所以为因革损益、裁成辅相之道者,莫非事也。

24、曰:“大凡贵命,须逢煞即得君主横升拔,林开一偏之见也。
25、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26、出处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夫前后异宜,法亦随变,而欲纤悉必复,然则将敝于一偏,久必有不便于民而招怨者,如此而谓之孝,可乎?
27、他的这些主张就是针对浙派倡导“清空”“醇雅”的一偏之见而发的,这对当时和后来的词风都有一定的影响。
28、其根据系来自西方少数人以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的一偏之论,以与我国乾嘉学派本流相结托。
29、当然也有批评家反对这种一偏之见,说“忠愤”的诗才是陆游集里的骨干和主脑,那些流连光景的“和粹”的诗只算次要。《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30、二百零8月中旬,三都派出所民警在下茅坪村进行走访时接到群众反映情况,称该村一偏僻的门面中半夜人声嘈杂,经常有一些年轻的男男女女出入。
31、如图5.11所示,原稿反差愈大,曲线的形状上凸程度愈大。试验证明,气体的压力愈高、温度愈低,这一偏差愈大。
32、好一个小吴,头一偏,闪过对方的右拳,趁势转身飞起一个扫堂腿,将男青年踢倒在站台上。
33、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手抱着两岁的儿女,一手将香烟往自己的嘴里送,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之后,不忍心地将头一偏,往另一个方向将满口的烟喷出来;
34、《洗兵马?风雨》:“不是你的时气壮,子弹偏一偏,就毁了。
35、任何观念的界定,都是人为的一偏之执取,而无以契合整体流通之实况。
36、我们不仅要防止乱干的复活,始终反对乱杀暗杀造成社会混乱的行为,而且应防止另一偏向,即放纵与听任汉奸破坏分子的活跃。
37、矾山岩体为一偏碱性超镁铁岩-正长岩杂岩体,其中蕴藏着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浆型磷灰石矿床。
38、她希望能与他们友好相处,所以尽力献殷勤,同时,眼光却追逐着霍罗汉一瘸一拐、一偏一倚的踪影。
39、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事去矣。
40、他把头一偏,离开了那枝丁香。

41、并不是一个统计数据,而是强化肯定的夸大说法,也是昧于现实的一偏之见。
42、这一偏股基金的季度募资额也创下了自股市走熊以来的最高纪录。
43、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
44、《金史?叛臣传?窝斡》:“乘势麾军击其一偏,贼遂却。
45、论书,依我的一偏之见,独赏王右军。
46、此虽正论,然必欲其迎秀入朝,犹是一偏之论。
47、内容简介“方家”就是“治方术”的人,常以偏概全,故庄子称为“一曲之士”;“大方之家”是“治道术”的人,能超越一偏之见,故能得真理之全。
48、臣愚等以为驭天下之势,当论其轻重强弱,远近先后,不宜胶于一偏,狃于故辙。
49、这一偏差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
50、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民能以秉彝之纯莹智照直证心源,不为一偏一曲之成所拘蔽,斯其包蕴之善,自能发挥光大。
51、据介绍,案件查处地点位于太原市丈子头沟一偏僻的深沟内。
52、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
53、出处: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54、倘天子震怒,遣一偏将将十万之师,恭行天罚,易如覆手,尔诸蕃何不思之甚。
55、多年以前,一偏僻的小山村刚刚通电,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泡。一老太太不知怎么关灯,像吹煤油灯似的吹了半天,仍没熄灭。她自言自语道:“这新玩意真好,还防风哩。”。
56、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
57、吴、皖之分有其缘由所在,但此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说明或修订,这样才使吴、皖之分不趋于一偏。
58、后人分立十三科妄名,是以识见小者,专习一科,成一偏之见,譬之大海中认一浮沤,综理未贯,动即伤生,悲哉!
59、《宿莽?色盲三》:“林白霜软软地反驳着,很异样地把头一偏;这是他表示温情的抗议时常有的姿态。
60、他们帮助在整个这一偏远地区促进疟疾控制,并且到迪亚巴来向家庭分发蚊帐,特别供孕妇和幼儿使用。
61、经纠正后,又发现了另一偏向,即打骂捆绑以致开枪射击难民,致引起死亡(打死打伤者尚无统计)。
62、今天报纸上登了一偏关于土壤保护的文章。
63、与径向基网一偏最小二乘( rbfn一plsr )方法相比, a一svm方法的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
64、传说很久以前,绍兴东关有一员外盼嗣心切,无奈妻久不孕,员外寻遍周遭终得一偏方,妻方孕,员外喜极之际,特酿黄酒廿余坛以庆。刘让贤每天翻山越沟几十里,踏遍周围9个自然村,一家一户动员群众送子女入学,使全乡入学率由原来的不足5 0%到今天的1 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