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玉:yìy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古代祭山礼仪。治礼毕埋玉于坑。北周庾信《周祀方泽歌·皇夏》:“瘞玉埋俎,藏芬敛气。”唐岑文本《奉和正日临朝》:“方陪瘞玉礼,珥笔岱山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故燔柴瘞玉,载在六经。”2.见“瘞玉埋香”。★见瘗玉埋香。
1、埋香瘗玉,残妆卸而翻飞;朱榭雕阑,杂佩纷其零落。在古代,璜是杂佩之一种,可佩带,某些玉璜还是礼器。
2、宋吴文英《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词之二:“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据魏秀仁所写,此冢乃多情善感之人效仿林黛玉筑起的葬花冢,文人骚客嫌“葬花”太俗,来个雅称“埋香”。
3、唐岑文本《奉和正日临朝》:“方陪瘗玉礼,珥笔岱山隅。
4、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故燔柴瘗玉,载在六经。
5、北周庾信《周祀方泽歌?皇夏》:“瘗玉埋俎,藏芬敛气。
6、先是写“林花谢了春江”,然后写“瘗玉埋香”,暗示人也已随花而去,美人原本就常和花联系在一起,所以这句是风景和人事兼道。
7、瘗玉埋俎,藏芬敛气。
8、北周庾信《齐王进苍乌表》:“无令赤凤留止,偏为瘗玉之歌。
9、离骨”,谓伊人已死之遗骨:“尘”名词作动词用,即成尘,指故去多年:“桥下水”,桥当是西湖六桥,即《莺啼序》“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所述,其人或竟葬身西湖。
10、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11、埋香瘗玉,残妆卸而翻飞;朱榭雕阑,杂佩纷其零落。
12、早年被盗,1950年发掘,1号墓出土方玉3件、玉环1件、小型圆玉2件;享堂第二号瘗玉坑内出土玉简50件、玉圭6件、大玉璜1件、小玉璜3件、虬龙佩1件、大小玉环43件、玉?1件;2号墓出土玉瑗1件、玉佩1件、残璜1件;5号墓出土包金镶玉玻璃珠银带钩1件;6号墓出土谷纹璧1件、素璧4件、玉环1件、玉珠4件、玉鸟1件。
13、事往花委,瘗玉埋香7,几番风雨。
14、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萎,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15、出处:明?高启《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加减乐事浮云改,瘗玉埋者今几载?
16、宋吴文英《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词之二:“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17、砭人处,是皲肤挫骨,瘗玉埋香。
18、已葬曰瘗玉,致祭曰束刍。
19、瘗玉佳城,遗蜕仙藏。
20、埋香瘗玉,残妆卸而翻飞;朱榭雕阑,杂佩纷其零落。
21、治礼毕埋玉于坑,称为瘗玉。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