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黄

爱造句 4年前 (2022-05-27) 新词造句 94 0

缁黄:zīhu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僧道。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唐独孤及《谢勅书兼赐冬衣表》:“緇黄载跃,斑白相欢。”宋洪迈《夷坚丙志·程佛子》:“每岁必以正月十六日,设斋饭緇黄,名曰龙会斋。”明李东阳《西山杂诗》之四:“山中岁月空寒暑,世外緇黄亦化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生》:“游食緇黄,往来寄宿,輒与倾谈,供给不厌。”★僧人与道士。因僧侣穿黑衣,道士戴黄冠,故称为「缁黄」。

1、《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言其父姓名爵里及己乳名,方始记认。分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另有附录“人文爵里”。

2、分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另有附录“人文爵里”。

3、尝画从驾两军角抵戏场,图写其观者,四合如堵,坐立、翘企、攀扶、俯仰,及富贵、贫贱、老幼、长少,缁黄、技术、外夷之人,莫不备具,至有争怒解挽,千变万状,求真尽得,古未有也。

4、唐白居易《三教论衡》:“我大和皇帝祖玄元之教,挹清净之风,儒素缁黄,鼎足列座。

5、每与缁黄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

6、大和三年(829)唐文宗敕文说:“缁黄之众?蚕食生人?规避王徭?凋耗物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