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袤:yán mà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绵亘;绵延伸展。《史记·蒙恬列传》:“筑 长城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 临洮 ,至 辽东 ,延袤万餘里。”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层轩延袤,上出云霓。” 宋 叶适 《宿觉庵》:“所居山,延袤十里,有江月松风之胜。” 清 黄宗羲 《<今水经>序》:“先王体国经野,凡封内之山川,其离合向背,延袤道里,莫不讲求。”2. 长度和广度,引申指面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葬 会稽 ,苇槨桐棺,穿壙七尺,上无漏泄,下无积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连亘。《史记.卷八八.蒙恬传》:「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文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1、其国延袤数千里,北与?州接。
2、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3、至明、清、民国三代,肥乡县境域“东西广袤八十里,南北延袤四十里。
4、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禹?葬会稽,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上无漏泄,下无积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
5、山形延袤,回峰环涧,互相映带。
6、南朝梁王屮《头陀寺碑文》:“层轩延袤,上出云霓。
7、有中阳县,俗名向阳峡,崖险插天,中断如辟,延袤二十余里,为汾石咽吭。
8、汉魏以来,属易经界,犹带宣歙,延袤千里。
9、延袤数千里,升泰独任其事,诚恐赶办不及,亦属实在情形。
10、又如:广袤(广指横长或东西距离,袤指纵长或南北距离);袤延(延袤。
11、在本溪市溪田铁路南甸子车站西南,延袤数十里。
12、?见固原迤北延袤千里,闲田数十万顷,旷野近边,无城堡可依。衢州历朝古志载:乌石山延袤十里,高二百五十仞,巨石周匝若城。
13、’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
14、清康熙《济南府志》称:“锦阳川……延袤六十余里,或以云林竞秀,或以山水呈奇,天开画图。
15、于是他上疏言道:“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
16、城周匝两重,延袤三十余里,高四十六尺。
17、屹峙海中,延袤二千余里,为东南屏障(台郡闻见录)。
18、罗旁在今郁南县境,连接东山(罗定境)、西山(信宜境),泷水后山(云开山脉),延袤七百里,东接新兴、南接阳春,西抵郁林(今广西玉林)、岑溪(广西境),北尽长江(西江以北包括岭北湖南各地),万山联络,瑶僮居其中,数百年来,虽多次剿平又旋即扑起,猖獗而故,又多集四方亡命,助其凶虐,谓之浪贼,四出寇掠。
19、吾越多崇山,环溪多植美竹,每与山为峭衍(1),上下蒙密延袤。
20、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其国延袤数千里,土多香木金宝,物产大抵与交?同。
21、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22、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至阳山,透蛇而北。
23、《集传》:“彻,定其经界,正其赋税也。汉魏以来,属易经界,犹带宣歙,延袤千里。
24、龙堆,延袤数里。
25、第宇延袤半里许,一巷之中,无他族?处。

26、宋叶适《宿觉庵》:“所居山,延袤十里,有江月松风之胜。
27、屿方而平,延袤荒野,上如云坞之盘,绝无田产之利。

28、延袤数千里,有城郭、宫室,隋时已有文字,信佛教,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29、,西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延袤2000余里,并设军镇、置戍卒。
30、龙势延袤,借堂收纳于後乐,端正之中。
31、《唐会要》卷78引崔融奏疏:“莫贺延碛者,延袤二千里,中间寸草不生。
32、绍兴二年始,先后建僧堂,巍其门为杰阁,延袤两庑。

